特色产业实现全域覆盖
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是根本。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坚持长、中、短相结合,大力培育以茶叶、绿松石、光伏、林特、中药材、食用菌、畜禽养殖为主的扶贫产业体系。全镇2017年至2018年,共新建茶园11985亩,全镇茶园规模达到2.95万亩;培植绿松石规模企业3家;新建光伏电站2座5兆瓦;管护核桃基地8000亩,新建鲜果基地770亩;新建五味子药材基地240亩;1388户贫困户享受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奖扶政策。推动产业与贫困户精准对接,基本实现贫困户产业全覆盖。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全镇引导稳定务工1629户5787人。大力发展扶贫车间和市场主体,全镇建成制衣、编织为主要内容的扶贫车间5个,以酿酒、加工、竹编等为主要内容的手工作坊322个。全镇现有茶叶、核桃、畜禽养殖等专业合作社71家,其中村社一体专业合作社15家,能人大户合作社56家。21家市场主体带动413户贫困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完成
全镇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和硬任务,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全镇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户641户1684人,其中集中安置528户1274人,分散安置113户410人。按照“搬迁户需要什么、就配套什么”的原则,统筹规划完善了安置点电力、饮水、道路、路灯、通信、网络、绿化、菜园、栏圈、公厕、晒场、晾衣杆、户用农具房、红白理事厅,解决了群众所需所盼,确保了易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农村人居环境根本改善
该镇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1+3计划、5+1行动,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三年来,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4个;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60户,其中2016年实施危房改造140户,2017年实施危房改造75户,2018年实施危房改造345户。全镇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各1座,群众文化广场4个,河道游园、山体公园2处,建成公共厕所29个,新建、改建农户卫生厕所1300个,铺设污水管网11公里,安装佑东路沿线、矿区路沿线、外环路沿线、山体公园沿线等处路灯350盏。通过大力实施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加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各个村庄已经成为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的群众幸福家园。
社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
按照国家和省、市、县精准扶贫政策的要求,坚持应保尽保,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全镇共有低保户397户595人,五保户201户213人。全面推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助医疗保险”“四位一体”健康扶贫工作机制,实现贫困人口全员参保,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的健康愿望全面实现。落实动态管理要求,每月按时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截止2018年12月,全镇共有319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60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及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全镇全年领取养老金总人数4601人,参加养老保险11036人。
“我要脱贫”光荣榜
张子会:养鱼走上致富路
张子会,涧池村人,2015年底被评为贫困户,为他缓解了因车祸住院治疗的费用。出院后张子会通过政策帮扶,2016年新建两口鱼塘,贷款购买2万尾鱼苗,开始自己的养鱼之路。因新建的鱼塘背靠山泉,张子会将山泉的涓涓细流引入鱼塘养鱼,他主动联系帮扶干部,请求在网络上帮助销售鲜鱼,很快通过线上和线下联动打开了鱼的销路,实现年增收3万元以上。现在,张子会准备扩大自己的养鱼规模,并注册成立合作社,帮助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致富。
董承远: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董承远,方家河村人,2015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政策的扶持,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发展生猪养殖3头,茶叶种植5亩。尝到致富的甜头后,董承远不光自己不闲着,还让儿子董加伟放心外出务工,孙子孙女由其夫妇两人照顾,让儿媳主动学习茶园管护、茶叶采摘、炒制技术,每年春秋两季采摘鲜叶卖给茶叶加工合作社。2017年,一家人住进了安置房,现在他被评选为集中安置点的管理员,每天早晨带头打扫卫生,管理安置点环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安置点的贫困户家家勤恳做人,共同脱贫致富。
刘子香:物质精神同脱贫
刘子香,大溪村人,2015年因缺技术和资金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子香根据家庭实际,主动找到村干部要求发展养殖产业和光伏产业,同时自己在家耕种4亩土地,儿子继续在外务工学习,一家人于2017年顺利脱贫。母子俩不仅在物质上脱贫,更是在精神上脱贫,虽然家里条件较差,但是始终不忘村里发展,积极支持和参与村上的各项工作。在得知村上有不少读书爱好者,儿子张宜康将自己在外务工时收藏的4箱书籍从武汉运回,全部捐给村委会。
陈安定:有信心才有希望
陈安定,涧池村4组人,2015年因病因房被评为贫困户。面对优惠的扶贫政策,陈安定没有选择“等靠要”,而是积极利用自己的技术发展产业。2016年陈安定养牛3头,享受奖扶7000元,2017年发展茶园4.2亩,管护茶园12亩,发展光伏产业获得收益1000元,一家人搬进了75平米的安置房,家庭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儿子也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到大堰学习修车技术。现在夫妻俩通过医疗扶贫政策的帮助,身体状况不断好转,2018年陈安定又发展了5000棒食用菌,一家人对未来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张 云:勤劳铺就小康路
张云,小河村3组人,2015年被评为贫困户。除了在家务农,村上推荐她到绿松石矿山拾渣增加家庭收入,教育、医疗政策帮助她减轻了家庭负担。2016年丈夫去世,生活的困难没有击垮这个弱小的家庭,张云一直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为家庭提供更好的生活。被评为贫困户后,她还是自己动手谋发展,她坚信勤劳才能致富。2018年,通过危房改造政策帮助她改善了居住环境,2019年,她被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十星级“脱贫示范户”。现在,家里的条件一天比一天好,张云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卢艳彩:女强人的小康梦
卢艳彩,方家河村1组人,2015年该户因缺技术被评为贫困户。夫妻俩除了种地,没有任何致富技术,根据干部的建议,他们决定发展养殖业。他们将自家门前的场坪扩建改为圈栏,干部帮其购买猪苗,教授技术,地里种的农作物用来喂猪,2016年和2017年,夫妻俩每年养殖出栏生猪30头以上,两口子还用养猪获得的收入把房子进行了维修改善。2018年卢艳彩让丈夫外出务工增收,自家在家种地,养殖生猪超过40头,每一头都在200斤以上。
郑昌兵:努力让生活更美好
郑昌兵,西庄村5组人,2015年该户被评为贫困户。2017他收集外出务工家庭空闲地7余亩用来发展茶叶种植,水稻种植20余亩。空闲之时他到农家书屋学习知识,耕种白泥垭良田近7余亩,年产大米5000多斤并卖给合作社,用米糠酿酒,用酒糟发展生猪养殖。在扶贫政策的帮助和他自身的努力下,为这个家庭创造了无限希望。
张宜志:做好公益可致富
张宜志,独山村1组人,2015年因残被评为贫困户,2016年张宜志搬进了安置房,被评为公益护林员。只有一只手的他没有产生等靠要的思想,依然顽强拼搏,努力工作,年初外出在砖厂务工,10月份回家做好护林工作,自己购买纸和笔用左手刷写森林防火标语贴在安置点等地。2017年张宜志又发展了光伏产业获得收益。
梁兆珍:脱贫是自己的事
梁兆珍,秦家坪村2组人,2016年该户被评为贫困户。一家人非常珍惜可以享受的扶贫政策,父子俩继续外出务工,梁兆珍在家每天早起将7头猪、30多只鸡喂养后,到秦岭绿松石公司上班,下班后到田间地头耕种农作物,管护发展的新建茶园。2017年该户享受危房改造政策,主动找到干部发展光伏产业,现在养鸡规模达到50多只。
胡明华:身残志坚勤当先
胡明华,西庄村2组人,自己1人生活,几年前他外务工时不幸受伤失去一条腿,此后生活陷入困境,2015年他被评为贫困户,2016年搬进了安置房,享受低保政策。胡明华身残志坚,靠着残缺的身体努力奋斗,他在自家门前种菜,在家里经营理发生意,为了增加收入,他在政策的帮助下学会了电焊、电器修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