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华魁 范敬修 冉景源
春分时节耕种忙。记者在柳林乡公祖村看到,农民朋友忙着在空地里开沟,施底肥,为移栽烟苗做准备。
公祖村位于大巴山东段北坡、堵河南源之一的公祖河源头地区,全村均在湖北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版图面积78.5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586户2054人。十几年来,这里逐步扩大烤烟种植面积,基本不再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成为名副其实的烤烟专业村。
山上的“烤烟工厂”
公祖村村委会所在的小集镇沿公祖河两岸分布,242国道穿境而过。放眼四周都是高耸入云的大山,看不到多少土地和人家。如果爬上山腰,眼前景象迥异:连片的耕地映入眼帘,白色的烤烟育苗大棚格外显眼,山坡上、山洼里零星分布着一座座烤烟房和生产用房。
烤烟生产环节多、技术要求高,易受极端天气影响,素有“九关十八环,环环紧相连;一环跟不上,瞎忙大半年”的说法,曾经不少农户因病虫害或者烘烤失败几乎绝收。因为生态环境好,该村出产的烤烟品质上乘,烟草等部门持续大力扶持兴建蓄水池、水泥路、烤烟房,生产条件不断改善。2014年启动精准扶贫后,公祖村重点建设高标准烟叶基地,成立烟叶专业合作社,组建机耕、育苗、烤烟等服务队,统一供应主要烟用物资,统一防治病虫害,实施 “流水线式作业”,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烤烟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和抗灾害能力,烟叶成为绝大多数常住农民的主导产业。2018年,该村种植烟叶4216亩,销售烤烟收入达1292万元,户均收入9万多元。
这里的烟叶种植户每年农历冬月底下山居住生活,来年正月中旬上山发展生产,从种植、采摘、烘烤到分级出售,要忙上大半年。育(烟)苗大棚、烤烟基地、烤烟房就是生产加工车间,烤烟就是产品,农民成了“工人”,公祖村就好比是一座高山上的“烤烟工厂”。
生态产业管长远
以往,烘烤烟叶全部用木柴作燃料。2013年开始,柳林乡推行 “以煤代柴”的烘烤方式,年减少木柴用量2500多吨,化解了发展烟叶产业与保护森林之间的矛盾,稳定长远发展烤烟产业成为可能。
烤烟生产是真正的 “订单农业”。该村生态环境好,烟叶质量、产量有保证,县烟叶公司以这里的烤烟为标准,成功申报了“金神农·竹山烤烟”注册商标,并荣获2015年度湖北名牌产品称号。
为解决长期种植烤烟带来的易发病虫害和地力下降等问题,该村大力推广使用蚜茧蜂、黄色诱蚜板和追施营养肥等生物理化措施综合施治。同时,鼓励能人大户带动60户贫困户轮茬种植川乌、党参、柴胡等中药材1500亩,去年实现产值150万元。
养蜂是该村看好的又一个生态产业项目。该村位于堵河源自然保护区腹地,中华小蜜蜂种群群落自然分布,是出产“百花蜜”的绝佳之地。以前,仅少数农户有养蜂的习惯。去年,该村成立养蜂合作社,免费发放蜂箱100个,扶持55户贫困户养蜂,当年销售土蜂蜜合计收入10多万元。回乡创业的年轻人还利用电商快车,把蜂蜜、腊肉、高山土豆等土特产销往各地。
山水风情迎客来
公祖村位于神农架——巫溪小三峡——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紧邻竹溪十八里长峡,沿河村落曾是秦巴古盐道上的重要驿站,古盐道、薅草锣鼓等文化遗存丰富。
为了吸引过境游客驻留消费,该村结合龙背湾水库移民迁建和农户下山建房,加大规划建设力度,修建了两道大堤和人行步道,安装了路灯,新建了停车场、垃圾池等公用设施,配备两名环卫保洁员、两辆垃圾清运车,实施雨污分流工程,鼓励集镇居民开办餐馆和家庭旅社,一个亮丽的秦巴风情小镇在高山深峡间崛起。今年将新建两处污水处理工程、两座旅游公厕,确保公祖河水质良好,集镇卫生整洁。
公祖河铜鼓峡段落差大、风景美,该村鼓励本村能人组建铜鼓峡农业观光旅游专业合作社,开发原生态漂流项目。去年7月18日举行首漂式,长达10公里的漂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接下来,合作社将在增加参与项目、开发配套景点上下功夫,预计新增导游、船工、安保、运输等工作岗位100余个,带动该村土特产销售和 “农家乐”、民宿等服务业发展。
该村党支部书记车堂招说:“公祖村将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好生态产业,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