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9年04月12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扶贫路上的19732公里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2日  查看次数:次  
□   朱  铖

  “刘老幺的病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刚给他打电话也没接。”翻开 “随车”携带的一本快要翻烂的笔记本,老张一脸担心地向笔者念叨起来。刘老幺是老张所包保贫困户的儿子,与他年龄差不多。
  而被我们亲切称作“老张”的,是深河乡政府一名普通老干部——张显文,精准扶贫“四双”帮扶实施以来,老张就因农村工作经验丰富被安排包保两道村的五户贫困户。
  两道村位于深河乡东南方,距离乡政府19.6公里,也是我县东南方最偏远的一个行政村,东与房县门古镇石哑村交界,南与房县门古镇秦口村交界,全村面积15平方公里。从乡政府通往两道村的只有一条不到7米宽的公路,因地质原因,这条公路早已是坑坑洼洼、崎岖难行。一开始,老张总是蹭同事的便车去往包保户家,随着精准扶贫步入攻坚拔寨的阶段,入户帮扶变得愈发频繁,渐渐地老张觉得“挂不住面子”,而且包保户家经常有突发状况需要前往帮助,也不太方便。
  从老张购置了一辆豪爵牌摩托车开始,风里来、尘里去就成了老张扶贫生活的真实写照。从深河村到两道村,从雷家湾又到最偏僻的桑坪,这辆摩托车陪伴着老张走过数个春夏秋冬,从最初的“三访四看五评”到最后的“脱贫摘帽出列”,这辆摩托车和老张一样,像一匹兢兢业业不知疲倦的黄牛,默默为脱贫攻坚事业付出着。
  为了发展村级经济,帮助村民摆脱贫困,老张被安排到两道村担任驻村干部,在巩固自己的包保户帮扶工作之余,老张还需要帮助村里认真推进工作落实、修订完善发展规划,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因为老张还要负责矛盾纠纷调解及来访接待工作,老张不得不频繁骑着摩托车往返于乡政府和两道村之间,甚至有时候一天需要往返四五次,现如今这辆摩托车已经在深河乡的大地上行驶了19732公里。
  寒来暑往,从修路到易迁安置,从人饮到产业发展,这19732公里记录的不仅仅是老张无数次在乡村道路上穿梭的身影,更是老张为了脱贫攻坚事业无私奉献的一腔赤诚。而现如今,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两道村更像是给和老张一样“无怨无悔为脱贫”的乡村干部谱写的赞歌。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我希望在我退休之前看到两道村的群众安居乐业,这也算是对我这把老骨头的慰藉”,老张说着自己的心愿,便又骑着摩托车奔着山间去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