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9年05月08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要脱贫”光荣榜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8日  查看次数:次  
谢永娣:外嫁女独撑一片天

  董家沟村4组村民。谢永娣娘家为江西省赣州市分县人。为加快全家脱贫步伐,她动员丈夫常年外出务工,自己照顾多病的公公婆婆和两个年幼儿女,同时在家养猪、种茶、工地做零工,多途径增加收入补贴家用。借助扶贫政策,谢永娣一家人搬进125平方米的易迁安置房,先后建成了标准茶园,加入了村级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条件全面改善。2018年,顺利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田家军:挥别阴霾迎霞光

  鼓锣坪村3组村民。儿子早年因一场车祸不幸身亡,儿媳改嫁,妻子也体弱多病,劳动能力低下。自己一人抚养不到6岁的孙子,尽管起早贪黑务农打零工,生活仍然非常困难。2017年田家军利用扶贫政策,养殖6头猪、鸡60只,种植玉米5亩、油菜4亩。去年初,他又利用周边闲置土地,规模种植茶园8亩。同时,通过易迁政策,一家人搬进了75平方米的安居房,2018年顺利脱贫。

陈明忠:家庭作坊助脱贫

  护驾村3组村民。2015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帮扶工作队多次与陈明忠沟通,帮助制定脱贫规划,陈明忠夫妻俩想着成立个家庭作坊,搞起养猪和规模性种植稻子、玉米。夫妻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家庭作坊越做越红火,2017年发展生猪10头,种植玉米8亩,2018年又种植水稻6亩,同时酿酒500斤,2018年实现收入3万元,一举实现了脱贫摘帽。

张海林:身残志坚谋富路

  擂鼓村5组村民。2013年张海林外出务工途中因交通事故造成双下肢骨折,举债治疗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张海林从此失去了劳动能力。2013年底,张海林一家被纳入了贫困户,他利用扶贫政策,养殖生猪4头,种植玉米、土豆各2亩。2017年全家住上了100平方米的安居房。2018年7月,他又将集镇百信超市里面的一个面点柜台转收过来,因为口味好、价格实惠,当年营利6万余元。

詹学辉:“土发明”开创新生活

  田垭村1组村民。毕业后与哥哥、嫂嫂在江苏务工,收入较稳定。2018年6月,家中父亲突发重病,为更好地照顾父亲,他专门辞职回家。在照顾父母的同时,詹学辉仍然没有停下脱贫致富的脚步。他通过前期小发明积累的经验,再加上网络书籍自学,不断的摸索中自创了一套油烟机、空调、冰箱清洗修理方法,在田垭村经他手维护的家电都饱受好评,全家的收入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龚太山:用良心演绎幸福生活

  西河村2组村民,2015年纳入贫困对象以来,龚太山不甘于贫穷,总想靠努力改变一家人生活。2017年他了解到,西河村村民液化气使用多,村民居住相对集中,龚太山就白手起家干起了液化气配送业务,每天早上8点半工作,晚上9点多才结束,一天要送40多坛液化气罐,时间长了肩膀上都磨出了厚厚茧子。他坚持精益求精,随叫随到,保质保量,赢得了大家信赖,全年计算下来也有2万多元的收入。

冯秀珍:多种产业奔小康

  新堰村4组村民。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2015年,冯秀珍在政策推行下将自己所有旱地全部种下茶叶,喂养3头猪、20只鸡,自己还将门前田种上莲藕,将猪、鸡粪便作为肥料,生长出来的莲藕无任何化合物而且入口脆,前来购买的人也很多。加上自己平时打工,2016年年收入达到15000元,2016年底顺利脱贫。2018年冯秀珍又贷款承包28个食用菌大棚,种植食用菌14000多棒。

全军:养殖走出脱贫路

  腰庄村3组村民。2015年被纳入精准贫困户。全军明白要从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还需要“有事做、能致富”,他开始有了养猪脱贫的想法,缺资金,就申请扶贫贴息贷款,不懂技术,就向他人请教。他修建了11间猪栏,喂养母猪10头,仔猪存栏30多头,年收入预计可达6万元以上,银行贷款和向亲戚借的钱也还清了,2018年底主动申请脱贫。现如今,他又新建了养牛场,引进70头秦川黄牛。

梁彩梅:双手托起致富梦

  佑城社区3组村民。梁彩梅在被评为贫困户后,2016年享受生态扶贫搬迁政策,一家4口住上了100平方米的安置房。2016年、2017年,她运用政策上的支持,养殖生猪5头,种植玉米、土豆各4亩。2018年,社区发展茶叶,她又种植了茶叶5亩,并利用空闲时间打理自己管护的茶园,学习缝纫技术,就近打零工,丈夫在外务工,年收入3万元左右,全年一家总收入达到了4万元,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

龚太喜:身残志坚战贫困

  枣园村3组村民。龚太喜2017年加入村里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后,在参与土地入股分红的同时,主动要求聘为合作社产业工人,克服右腿行动不便等困难,在葡萄基地除草、剪枝、采摘。2018年,他将门前20余亩水田流转过来,简单整修后开展鱼虾养殖,因生态环境好,平时管理精细,鱼虾长势快、销路好,除去成本后,还净赚5万余元,加上在合作社分红和务工及其它收入,年收入达8万余元,顺利实现脱贫。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