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9年06月05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一书记“争”第一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5日  查看次数:次  
——记官渡镇中场村第一书记柯美仓
□  党时轩  徐超然

  “以前全镇综合排名我们总是 ‘末座’,这次终于能够 ‘荣登次席’,今年再加把劲争个 ‘首席’坐坐。”日前,官渡镇中场村第一书记柯美仓指着2018年度官渡镇综合考核排名表高兴对笔者说。
  从 “坐末座”到 “争首席”,这是柯美仓对中场村未来发展的自信。
用小心思办大事
  中场村地处偏僻,几十年来未发生过什么变化。县卫健局干部柯美仓刚到村时听说,曾经有个回乡探亲的老者看到家乡的老样子不禁唱起 “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以表达自己失落的心情。
  在一番走访后柯美仓发现,中场村基层组织涣散、社情矛盾突出、产业发展停滞,是典型的问题村、空心村。面对困难,柯美仓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自己融进去。
  为此,柯美仓动了一番“小心思”。为了开好群众会,柯美仓想到了一个接地气的好点子。他向单位申请了一台投影仪,又在电脑上下载了《十八洞村》《最后一公里》《第一书记》《懒汉脱贫》等讲述脱贫故事的电影和小品,每天傍晚为村民放映。就这样,在寓教于乐中,村民聚齐了、心聚拢了、劲鼓足了,柯美仓与村民的距离也拉近了。
  这样的“小心思”,柯美仓还真动了不少:着装上显得亲和的运动服是他的标配;背包里常备应急药品,被村民视为“移动的诊所”;被苞谷酒、麦芽糖、土蜂蜜霸屏的朋友圈是村民们土特产外销的“旗舰店”……
  “美仓同志脚上肯沾泥、手上能干事,跟我们这些‘泥腿子’合得来。”贫困户周康山说。靠着这样一个个“小心思”,短短时间内柯美仓就与村民打成一片,获得了大家信任。
从“客人”到“自家人”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赢得群众信任只是工作的开始,柯美仓心里更多盘算着如何让中场村基层组织强起来,让群众心里顺起来,把脱贫产业干起来。
  贫困户黄远全去年种了30余亩烟叶,眼看到了丰收季节,想新建一个烤烟炉,手头没钱,想从银行贷款。柯美仓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农商行沟通协调,给黄远全担保办理扶贫贷款。当年黄远全种烟收入8万元,不仅还清了贷款,还实现了脱贫。
  贫困户袁慎华老两口偏居深山,想发展产业但既缺劳力又缺土地,一筹莫展之际想到了柯美仓。在现场“巡诊”之后,柯美仓开出了“药方”:利用广袤的山场发展养殖业。头年出栏30余只羊,加上补贴净赚3万多元,这下老袁来了劲头,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如今羊存栏量已达到150余只。养羊挣了钱,让老袁实现脱贫,他三番五次找到村“两委”,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
  带摔伤造成骨折的李文青到十堰城区治疗;为患淋巴癌的郑光友申请到1.1万元大病补助;帮刚退伍的郑猛找到一份协警工作……就是这样一件件为民实事,让柯美仓从村民口中的“客人”变成了“自家人”。
  “柯书记这个外来人都能把中场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我们这些本地人没道理不好好干。”这是“80后”村副主任闻建在换届当选后的一番肺腑之言。
  中场村已在2018年实现整村出列,“80后”闻建、“90后”郭猛成为村“两委”的中坚力量;烟叶、茶叶、中草药、魔芋等产业基地相继建成;白酒、木椅、豆制品、麦芽糖等数十个家庭作坊经营得红红火火,中场村在全镇考评中争“首席”已不再是梦。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