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鼓镇枣园村位于我县西部边陲,早年因地理位置不优、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村民内生动力不足等原因,在全镇总是以“吊车尾”形象出现。但如今,该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门口悬挂的,却是湖北省文明村、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十堰市优秀村级党组织、竹山县五好村党组织等一块块含金量颇高的荣誉牌。
从后进村到示范村,从贫困村到“明星村”,从寂寂无名到荣誉满墙,这些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县法院驻枣园村工作队队长贺家成给出了答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龚国龙这个班长带头带得好,支部凝聚力强。”
在实地走访中,贺家成的话得到验证。该村后沟曾是一条道路不通、地少人稀的穷山沟,沟内散落的几户人家靠着几亩薄田勉强解决温饱,但现在这里却是金喜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基地,沟里的农户也享受了流转土地得租金、就近务工得薪金、生态种养得现金、入社合作得股金、政策激励得奖金的“五金”待遇。
说到后沟的变化,就不得不提龚国龙通过党内组织生活,引导党员能人回乡创业的故事。党员龚太金,在东北从事装修工程多年,是枣园村致富能人。近两年回乡后,龚国龙第一时间通知他参加支部组织生活,通过“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党内学习教育,龚太金认识到,一人富不算富,党员有责任和义务带动乡亲共同致富。于是,他选择了条件最差的后沟,流转了70余亩撂荒地,依山就势建了14口生态鱼塘,种植了30余亩魔芋、玉米和高梁,建起了烤酒作坊,还养殖了20余头猪。通过村委会对接,11户贫困户在龚太金的合作社实现了就近就业。
像龚太金一样,该村50余名党员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和党内学习教育,积极投身村级土地流转、产业建设中,创造了“一周流转、二月翻地、三月建成”的枣园速度。目前,全村规模流转土地650亩,成立了敏海葡萄、美竹苗木、青岚农光、金喜养殖、青禾虾稻专业合作社5家,辐射全村706户2418人,90%以上贫困户通过“五金”模式增收脱贫。
富了群众的口袋,龚国龙又在“富脑袋”上做起了文章。在一次走访中,龚国龙发现该村三组村民房前屋后格外干净,经过了解得知,村民们良好的卫生习惯是由该组老党员龚国智言传身教形成的。今年67岁的龚国智,在当地威望颇高,平常他跟老伴总是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还在房前屋后种上了绿植和花草,邻居们看到他家周边干净整洁,有样学样,潜移默化下,一个组的环境卫生得到提升。
龚国智这个“新乡贤”典型让龚国龙如获至宝。他在村里广泛宣传,大力倡导新乡贤文化,积极推动能人治村,在每个小组评选一名像龚国智这样的中心户长,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同时,还在村里成立产业协会、扶贫协会、十星创评协会、环境整治协会和红白喜事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把一大批老党员培养成了“新乡贤”,通过坚持党风向民,引导民风向善,达到村美人和的目标。
如今的枣园村早已形成“山上一片林、山前一排房、房前一条路、路边一条河、沿河一片景”的美丽乡村画卷,让人流连忘返。龚国龙志得意满地说道:“俗话说‘车无头不走,鸟无翅不飞’,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今天的成绩更加坚定了党建引领的信心。”(党时轩 袁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