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为工作做的每一次努力,就是一次增强“四力”的生动实践。
迈开双脚,探寻文化脉搏。在一次次深入田间地头的调查走访中,本土民间文化艺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把民间文化薪火相传、默默坚守的态度和决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淳朴的歌声中传出来,从生动的故事里洋溢出来。如果没有一次次深入一线,就无法对文化共鸣有这样的切身体会。
独具慧眼,捕捉美丽光影。当我走进民间艺人家里,了解他们创作背后的源动力,捕捉一幅幅剪纸背后无数来源生活的灵感,感受官渡木椅传承人做工选材方面朴实而执着的坚守,惊喜他们顺应时代的创新、以及文化坚守的艰辛。敬佩之余,我要求自己以专业的眼光探寻文化坚守背后的深层意义和价值,“发掘”开拓创新的先进典型和动人事迹。捕捉美丽光影,传播好时代声音。
深度思考,体现时代精神。女娲故事、官渡民歌、堵河皮影在竹山已家喻户晓,在保护这些文化的工作中我不断思考,他们该怎样保持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当我走进武陵峡,看到民歌传承人用歌声迎接一拨拨远道而来的游客,看到皮影传承人不断探寻新的生存空间时,我深刻体会到传承人的创新智慧以及对文化事业的赤诚。在这个知识富集、信息多元的时代,我们依然要坚守和创新中寻求文化传承的新思路,体现真正意义的时代精神。
磨炼 “笔力”,“描绘”精彩非遗。每一次的采访调查,除了文字记录,我们新媒体技术定格精彩传承画面。我们集中人力制作短视频展示各种技艺的“真功夫”,竹山合碗席迎八方宾客,面塑传承人捧回国家级金奖……今天,“笔力”的意义已经扩展到了新的层面。
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一份子,我将继续坚实脚力、明亮眼力、开动脑力、深耕笔力,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育新人、兴文化、的使命任务,为我县非遗保护事业不遗余力,竭尽所能。
(县文化和旅游局 徐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