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9年08月23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准扶贫 不落一人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3日  查看次数:次  
  张诗安:脱贫“油”我
  本报讯 “老张,压200斤油。”8月16日,家住麻家渡镇折峪河村2组的李如朝来到该镇鸡公梁村张诗安的油坊,准备把今年的油菜籽压榨成菜籽油。
  今年59岁的张诗安,家住鸡公梁村5组,小时候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左腿,前几年老伴又突发脑疾病落下半身不遂,于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双残”困境,张诗安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开办日杂商店,开小车出租,建食用油加工作坊,每天连轴转,硬是把苦日子过成了好光景。
  “日杂商店能保住家庭一年的零花钱,小车出租一年能挣5000多块钱,油坊一年能加工5000多公斤食用油,算起来毛收入5万多块。”望着色泽明亮、香气四溢的菜籽油,张诗安高兴地说。
  (张世虎 郑作全)

  到家门口送就业岗位
  本报讯 8月17日,县人社局组织嘉麟杰服饰、斯慕丝智能服饰、云竹智能科技等县内外7家企业,在溢水镇小东川易迁安置点开展就业扶贫易迁安置专场帮扶活动,将680个就业岗位送到贫困户家门口。
  活动现场,县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讲解了创业担保贷款、返乡创业补贴、农家乐带动贫困户等一系列扶贫政策,组织发放了扶贫政策宣传页和企业招工手册,力争实现扶贫政策家喻户晓、人人找到合适工作岗位。宣讲结束后,112名村民报名参加技能培训,106名村民与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卢波 梁军 袁超)

  打造致富产业园
  本报讯 “我觉得这儿的葡萄口感挺好,所以今天又来摘点儿。”8月17日,市民朱先生再次来到溢水镇小东川村“花海四季”观光产业园采摘葡萄,欣赏花海。
  近年来,溢水镇按照“把市场主体引进安置点、把致富产业送到家门口”的发展思路,将美丽新村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将产业发展与易地搬迁融为一体,实行整体推进。在小东川村片区集中安置贫困户96户,配套建设高标准生态观光产业园200多亩,吸纳带动贫困群众20余人参与园区管理、环境卫生保洁,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卢 波)

  当好脱贫急先锋
  本报讯 8月15日,一场无职党员模范评选活动在宝丰镇龙井村举行。
  为加强农村无职党员教育管理,激励全镇农村无职党员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宝丰镇以龙井村为试点,开展十星级党员、党员示范户评选活动,让无职党员亮明身份,当好脱贫攻坚急先锋。对八星级以上无职党员授予“共产党员户”,按全体党员的30%授予“党员示范户”。同时,各无职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因人设岗、因事设岗,明确职责,让每个党员能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做到无职党员不当贫困户、党员周边无未脱贫户、党员身边无贫困人。
  (宝丰镇)

  真情帮扶解民忧
  本报讯 8月17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干部来到秦古镇张家沟村,帮助贫困户收割农作物。
  该村贫困户张子怀今年种了几亩玉米,眼下已到收获季节,但他年迈体弱,儿子又在外地打工,眼看着玉米烂在地里,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包保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上报局机关,所以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今年以来,该局聚焦精准扶贫帮扶工作,要求系统包保干部带着真情开展帮扶,带着问题入户走访,实打实地为包保户解决困难,取得了良好效果。
  (李相龙)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