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评论:“事实上,真正使中国农产品产量出现革命性增长的主要功臣是塑料地膜和大棚。”在土地贫瘠的竹山县,海拔落差大,极端气候频繁,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地区,过去每年因灾农民损失约5000万元以上。上世纪80年代,我县以实施“温饱工程”为契机,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使粮食年增产达到1000吨以上,农民年增收1000多万元。地膜覆盖成为我县重要的农业抗灾、避灾、减灾、增产技术。
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水、保肥、抑制杂草生长、控制病虫害、提早作物成熟等作用,这一技术在竹山已广泛运用于水稻、玉米、花生、蔬菜、土豆、烤烟等多种经济农作物,我县地膜覆盖面积最高年份达到6.87万亩。即使在罕见低温寡照气候条件下,地膜玉米的平均单产也可达到300公斤以上,这比直播玉米增产20%左右。我县玉米实施地膜栽培,还能有效避开两旱(伏前旱、伏旱)和“青风”(季节到了而玉米还不能成熟),不仅提高了产量,同时还为提前秋播创造了条件。
目前,我县塑料地膜、塑料大棚已被广泛运用,即使严冬季节、冰封雪飘,但在塑料大棚内,农作物仍显出一派生机。几乎所有的土地上,只要建上大棚,一年四季可以不停地产出农产品。地膜覆盖技术的使用,不仅有效促进了我县农业的快速发展,还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
地膜覆盖技术是竹山农业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图/文 邵义龙)
↑地膜覆盖在我县大面积推广。
↑1995年3月6日,柳林乡墨池村干部指导困难户使用地膜。
↑1995年5月25日,农民把平整后的水田覆上地膜,再在地膜上插秧。
↑地膜覆盖在烤烟生产中被广泛运用。
↑塑料大棚与塑料小棚套用,可使作物生长过程处于人们的掌控之中。
↑大棚蔬菜生产,在菜篮子工程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利用塑料大棚生产香菇。
3上一篇下一篇4



地膜覆盖,减灾增收不朽丰碑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3日 查看次数:次
3上一篇下一篇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