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着满山的茶园还是贫困,为啥世世代代勤爬苦做还是斩不断那穷根?麻家渡镇鸡公梁村一组的金德新满脑子的问号今年渐渐被拉直了,令他高兴的是今年的茶园和茶叶加工厂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戴了5年贫困户的“帽子”可以甩得远远的了。10月26日,笔者入户走访时他格外高兴。
捣鼓半辈子茶叶,依然贫困
今年55岁的金德新是土生土长的鸡公梁村人,16岁那年在村茶场当伙夫,每天一块钱的工资,日子过得清闲自在,那时候的茶场属镇办企业,曾一度名声鹊起,但由于茶园面积小,品种不多,再加上市场销售渠道单一,很快就被新兴的茶叶企业比下去了。这之后,他又大胆与人合伙承包茶园,时间长达17年之久,但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无奈之余他又开始单干,靠着在茶场学到的技术自己种茶、制茶,每年除自给自足外,以茶叶换来的钱勉强维持一家的生计,他也想到了发展养殖业,但手头紧,不敢贷款,守着茶山,依然贫困,他时常望茶兴叹:山里人的出路究竟在哪儿?
鸡公梁上起“绿”波,迎来新生
“不能一辈子贫穷”。头脑灵活的金德新暗暗发誓,要把苦日子过成好光景。2014年的那个春天,他终于迎来了梦圆的时刻。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实现全面小康,不让一个人掉队。2014年他因缺资金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紧接着,各种优惠政策到农村。
鸡公梁村有种茶的传统,现有茶园多为高龄低产,2017年初,麻家渡政府开始大规模建设茶园,改造低产老龄茶园,光鸡公梁村就新建茶园达800多亩,为提高种茶的积极性,政府出台了茶园管护奖补政策,每年一亩500元,连补三年。县融媒体中心驻村工作队为支持茶园产业发展,先后提供了茶叶专用肥16吨,看到了希望的金德新一口气拿下30多亩茶园,今年茶园丰收了,仅春茶就采摘了鲜叶12000多斤,制茶300多斤,收入在4万元以上。“今年春上最忙的时候一晚上加工鲜叶1000多斤,真是越累越高兴。”他的记账本显示今年加工鲜叶20000多斤,加工费达到8万多元。
“今年我在老金那摘茶叶挣了5000多块钱……”见到我们采访金德新,本村三组贫困户南齐芝跟上来搭话,她一个人在家,自己的田地村上流转了,有流转金,春季就在茶园里采摘茶叶,每年也能挣上2万多元。和她一样,贫困户金德富、罗平采摘茶叶和制茶也能在这里挣上2万元以上。据驻村工作队统计,每年在金德茶叶加工厂务工的人有7人以上,带动人平增收4000元以上。
甩开膀子加油干,幸福花开
“今年参加县里的制茶大赛,我还搞了个奖。”金德新拿着手里的获奖证书,高兴地对我们说,没想到,以前的“泥腿子”成了村里的“土专家”了。
眼看着村里新建的育龄茶园长势喜人,金德新又开始盘算着,这么多的鲜叶要加工,得扩大规模啊,交谈中他告诉笔者:“今年要在现有7台制茶机的基础上再增加2台揉捻机,1台提香机,年加工茶叶5万斤以上,茶园扩大到200亩。”
茶园面积扩大了,金德新又计划在养殖上下功夫,“园内养鸡,鸡粪养园”走立体农业发展之路。“把茶园管好,把茶叶品质提上去,和老百姓一起致富。”金德新眼中满是希望。 (张世虎 郑作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