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清晨,“猪倌”刘应军喘着粗气,急匆匆地跑到猪圈里,一个一个地数着猪仔,看到9个白胖胖的小猪仔一个不少,这才长吁一口气,对跟来的妻子嘱咐说:“这可是今年头一窝猪娃儿,我们俩要精心照顾着……”
今年37岁的刘应军,是城关镇虎山村人。妻子先天性风湿,无法从事重体力活,2个孩子上学,家中无支柱产业,外面又无人帮衬,全家4口人的生计全落在了左手手臂残缺的刘应军肩上,生活过得相当艰难。2014年,刘应军家被村里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精准扶贫在全县轰轰烈烈地展开后,刘应军开始以为是走走过场,在了解了精准扶贫产业扶持政策后,便萌生了养猪的念头。穷怕了的刘应军说:“只要我够勤快,就一定会有收获。”
2017年9月,在驻村帮扶包保干部刘建功的支持下,刘应军办理了精准扶贫产业贴息贷款3万元,建起了200平方米的标准化猪圈,购买能繁母猪5头、仔猪9头,信心满满地开始了他的养猪路。
刚开始养猪,刘应军手脚无措,心里没底,就到县畜牧服务中心学习繁育技术。能繁母猪终于下崽了,但由于防疫技术不过关,产下的两窝26头猪崽,没过两天就死了20头……
惨痛的教训让刘应军意识到:要想养好猪,必须把养殖技术学到家。从此,刘应军到养殖大户家学技术,用手机查阅养殖资料,有空就上网学,有机会就出门看。猪圈清扫、消毒防护、饲料选配、卫生防疫……刘应军凭着一只手,成了养猪的“全把式”,村里人提起他,都戏谑地说他养猪“有一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初,刘应军的能繁母猪又繁殖猪崽20头。当年底,生猪全部出栏,实现毛收入6万元。不仅如此,刘应军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告别了山上土墙房子,搬进了十竹路边100平方米的小楼房。
这一年,刘应军成功扔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袁明 卢波 刘鑫)
记者手记
凭着坚强的意志和辛勤的劳动,刘应军用一只手,紧紧攥住了机遇和命运,带着一家人走上了小康之路。习总书记说:“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脱贫路上,所有的汗水都是闪亮的,所有的热血都是殷红的,所有的智慧都是宝贵的。作为一名残疾人,刘应军的故事尤其让人感动甚至震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