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竹坪乡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通过抓实思想教育、抓强自身建设、抓牢纪律规矩、抓好创新载体、抓优深度融合,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明创建、基层治理等领域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平台,构筑“五抓五加”的农村党建与基层治理、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引领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整体合力。
有急难险重任务
党员冲锋在前
1月24日,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全面打响,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竹坪乡迅速构建“党委班子成员联村、乡干部及工作队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工作机制,发挥村党支部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优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解家沟村支部委员但涛舍小家为大家,自筹医护物资捐给群众;59岁的小阳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全虎臣,即将退休仍坚守一线……在这些模范党员的带领下,全乡153名志愿者与乡村干部一起守护着134个网格片区7200余户群众,测体温、守卡口、送物资,构筑起“党员带群众、支部带头动”的坚实人民防线,全乡17个村实现疫情防控“零确诊”目标。
把支部建在产业项目上
让党旗飘扬在脱贫一线
陈家河村依河而建、因河得名。长期以来,该村群众依靠水田种植水稻为生,收入十分有限。近年来,该村党支部根据市场变化大胆调整结构,摆脱“水田只能种水稻”的思想束缚,确定“茶叶下山、牛羊上山”的发展思路。这是该乡深化“支部协会建在产业链、致富能人聚在产业链、贫困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一个缩影。
该乡采取“党支部+协会”、“党支部+公司”、“党支部+基地”形式,力求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真正把基层支部建成扶贫攻坚的战斗堡垒。截至目前,该乡已发展茶叶产业2.7万亩,并推广茶叶“流转土地收租金、合作入股分年金、园区务工挣薪金”、食用菌“一统三分”、郧巴黄牛“寄养分红”等模式,让2400户贫困户富在产业链。
党员带群众 党风带民风
凝聚文明新风正能量
“自己不劳动,怎么都富不起来,不做事就只有穷一辈子。”在解家沟村感恩教育报告会上,脱贫示范户代表陈清说。为摆脱贫困,陈清承包40亩茶园,年增收3万余元。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摸牌赌博、脱贫“等靠要”等问题成为基层治理的难点。竹坪乡通过逐村开展感恩教育报告会、“九倡导九禁止”文明实践大讲堂、道德评议会、家风巡讲报告会等形式,让无职党员带头讲好文明故事,奏响移风易俗最强音。
矛盾的焦点在哪里
党服务群众的能力就聚焦到哪里
“前两年仁和寨村不能进车,老百姓看到有小汽车进来,都觉得是领导,要拦车反映问题,到乡进县信访的人很多”。该乡党委书记胡燕坤提起仁和寨村的过去,为其找准了病根:“表现出来的是服务群众能力弱,问题根源是班子弱,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为了彻底扭转仁和寨村的软弱涣散局面,竹坪乡党委“快刀斩乱麻”,对原有村党支部书记进行撤换,对“两委”干部进行调整,组织20余人的党员下访服务队,先后两轮入户化解群众反映的138条问题,并在全村公示。依法打击拘留缠访闹访1人,领导包案化解矛盾2起,整改效果得到全村党员群众的认可。同时,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提升集体经济收入,增强服务群众能力,为村级党组织强筋壮骨。如今,仁和寨村产业兴旺、群众安居,信访量同比下降84%。
竹坪乡坚持把基层党组织整顿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手,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确立8个村作为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提升的重点强化对象。目前,已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制定个性化方案,整改提升工作全面铺开。
(全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