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水镇小东川村是我县的偏远小山村,几年前该村还是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为零,村民脱贫无术,致富无门。近年来,该村以党建为引领,以支部为堡垒,以党员为先锋,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实现了从“空壳村”“后进村”向“富裕村”“示范村”的蜕变。
夯实基础,让支部强起来
8月5日,在小东川村党员活动室, 10余名党员正在开展8月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参加党组织活动是党员的权利和责任,我们很珍惜主题党日这个活动机会,既能学习党的最新政策,也能了解身边的重大事情,为村级发展建言献策。”无职党员喻成涛向记者说起了他的学习心得。
因党员年龄老化、能力弱化、作用虚化,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2019年小东川村被定为全县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改对象。为摘掉软弱涣散“帽子”,该村利用“学习强国”、“三会一课”、“党支部主题党日”等载体,常态化组织村两委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新建村党群服务中心,建强了村级阵地,改善了办公条件,提升了服务能力。2018年结合村两委换届,选派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镇直单位负责人任村党支部书记,吸纳2名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择优选取2名年轻干部进行跟踪培养,实现了干部队伍年轻化、班子结构合理化的目标。
产业建设,让村民富起来
8月上旬,记者在小东川村正午袜业扶贫车间内看到,十几名女工正在缝纫机前忙碌着。“工厂建到了家门口,在这里既挣到了钱,也照顾了家,每个月能拿3000块钱左右,我非常满足现在的生活。”扶贫车间女工周全丽说起现在的生活,开心不已。
为解决产业底子薄弱、群众就业渠道不宽、基础设施不全、村集体收入低下等问题,小东川村支两委决定引进市场主体,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依托东川百万袋食用菌种植基地、小东川百亩“花海四季”观光农业采摘园,带动48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吸纳23名劳动力务工,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依托织袜、制鞋2家扶贫工厂,解决村内38名适龄女性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按照“村社合一”模式,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分头领办茶叶、中药材产业350亩,带动65户贫困户参与;由村集体创办酿酒车间,吸纳30名贫困户在此务工,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2019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5万元。
精神脱贫,让风气好起来
“你们这的菜不仅味道好,价格也公道,我们下次还到你这来。”8月10日,游客们在小东川村村民包忠青的农家乐吃完午饭后,对他家的饭菜赞不绝口。
包忠青是龙背湾电站移民,2011年搬迁到小东川村,由于缺乏生产资料和技术,他终日无所事事,久而久之,愈发懒散,不思进取。了解到包忠青的情况后,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使他逐渐消除了“得过且过”的意识,树立起“穷更需勤”的观念。去年,包忠青萌发了搞农家乐的想法,村两委班子主动上门帮他办理相关手续,并给予1万元政策补助,经过一年的努力,包忠青的农家乐越办越红火。
为引导贫困群众形成勤劳节俭、清洁卫生的新观念,形成尊老爱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扭转“等靠要”思想,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近年来,小东川村制定了《红白喜事管理制度》《文明习惯“十准十不准”》等行为规范制度,把精神扶贫具体要求融入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先后开展“道德讲堂”10余期1000余人次,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感化身边人”来传承良好家风,弘扬社会美德。
如今的小东川村,村风民风明显改善,贫困群众真正形成了好习惯、养成了好风气,大家“赛”脱贫,依靠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