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产业脱贫命脉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产业扶贫正是瞄准了“穷根”靶心,围绕“四万”产业工程目标,全乡核心产业基地达2.8万亩。茶叶产业逐渐壮大,三年时间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茶园总面积达1.4万亩,覆盖贫困户1392户3905人。食用菌产业如火如荼。全乡建有食用菌制棒车间2个、菌种厂1个、规模化食用菌扶贫工厂1家、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4个。食用菌菌棒年生产和种植规模达250余万棒。笋竹产业欣欣向荣。结合退耕还林、产业奖扶等政策,成立15家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充分挖掘笋竹资源。万头生猪养殖稳步推进。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猪复产增养契机,按照“乡村振兴、畜牧先行”的思路,制定方案、细化任务、夯实责任、强化服务,全力推进17600头生猪养殖任务。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构建了以光伏、核桃、板栗、柿子、黄姜、果蔬等为特色的扶贫产业群,扩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创业就业带动力凸显。五年来,发展规模化扶贫工厂1个、扶贫车间7个、家庭作坊30个,带动贫困户153户601人增收。组织食用菌、茶叶、核桃、小水果等产业技术培训60余场次,参与群众7500人次,驾驶、服装、电子、电商等技能培训415人次,有效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
打通道路互联动脉
“精准扶贫,交通先行”。交通长期以来就是楼台乡的一大痛点。按照 “建设主通道、打通断头路、疏通内循环”的思路,五年来全乡新修通村水泥路近200公里。今年计划完成对安路、塔楼路、庵场路等通乡主干道39公里,尤其是沧浪大桥竣工在即,修通之后将极大改善沧浪和楼台片区2万余人的交通出行条件。邢沧路的提档升级工程,打通了楼台各村通县达市的经济大动脉。有序推进农村低电压改造项目,累计受益人口2.1万人。新建及扩容通讯基站40个,提高了通信质量和覆盖面,“信息高速公路”快速发展,极大地满足了山区群众“触网”需求。
做实民生保障心脉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楼台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
抓实住房保障,确保群众安居乐业。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完成,全乡15个村通过集中、分散等安置方式,搬迁安置1235户3617人,其中建集中安置点60个,安置1020户2839人,分散安置215户778人,易迁户均发展食用菌1000棒,茶叶2亩,实现产业对接到户全覆盖。危房改造稳步实施,五年来,累计完成“四类对象”危房改造1043户,“非四类对象”危房改造403户,移民避险解困221户634人,极大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
抓实饮水工程,让群众喝上“放心水”。积极争取安全饮水、移民后扶政策,启动三大片区安全饮水工程,新建饮水点87处,铺设管道1万多米,解决了6000多人的饮水难题。
抓实教育保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国家助学金、本科一次性补助、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五年来累计享受补助政策学生人数11718人次,发放补助资金845.12万元。切实发挥“雨露计划”推进精准脱贫的政策效应,完成申报1087人次,发放补助资金262.95万元,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各阶段补助资助全覆盖,贫困家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辍学现象发生。
抓实医疗保障,护航贫困人口健康。积极将医疗扶贫政策“滴灌”至贫困群众,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五年来完成精准扶贫对象健康体检7374人,体检率65.8%;家庭医生签约10772人,签约率96%;办理慢病卡2103人;贫困户门诊及住院费用总报销5550.19万元。
抓实社会保障,关心关爱弱势群体。全乡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1350人,领取养老保险金5110人。纳入特困供养486人,累计发放供养资金1594.55万元;纳入低保809户1340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362.54万元;纳入临时救助1219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60.93万元;办理残疾证1318人,累计发放生活、护理补贴348.81万元,做到应保尽保。
融合党群关系主脉
加深党群关系的融合,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五年来,楼台乡党委政府坚持以党建引领强化基层堡垒,先后对6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调整10名村支书,进一步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31名后备干部,让党员干部队伍呈现年轻化、学历高、干劲足的良好局面。化解矛盾解民怨,深入开展巡村访户活动,10名班子成员带头,全体乡村干部访户5000余户,访户率85%,解决实际问题800余件,架起了干群连心桥。提升素质弘正气,以素质提升工程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为契机,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勤劳致富、摒弃陋习,自觉抵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组织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党的政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扎实开展“三查三保”、“四大四包”活动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净化社会风气。
和顺楼台,人民至上。短短五年时间,楼台后发赶超,全乡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保民生,摘掉了贫困帽,步入乡村振兴发展快车道。
策划 / 县委宣传部 县扶贫办
县融媒体中心
组稿 / 占诗炜
精准扶贫·你我同行 光荣榜
廖德奇,安坪村村民。为了摆脱贫困,2018年他依靠产业扶贫政策,种植了2万袋食用菌。当年11月,第一批食用菌就卖出了1万多元。2019年他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实现增收致富目标。
刘兴刚,庵场村村民。2015年他积极争取农商行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发展生猪产业,经过一年的发展,养殖规模达到年出栏生猪50余头,成了村里的养猪大户,当年纯收入就达2万余元。
黄治武,挡鱼村村民。2014年他开始发展土鸡养殖,每年出笼不低于1700只,年收入达3万元。2015年他又养殖5头猪,实现收入6000元,2016年养猪规模达20头,产业脱贫路越走越宽阔。
蒋自美,挡鱼村村民。2018年解决了安全住房问题后,丈夫外出务工,她就在家门口打零工,每月能挣1500元,此外还积极参与安置点配套建设、水毁公路建设。2018年夫妻二人年收入达6万多元。
王英文,金坪村村民。2016年他开始发展生猪养殖,经过一年的努力,年出栏6头,经验收合格后获得政府补贴3000元。他依靠政策扶持和自身的勤奋,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稳定实现脱贫。
袁慧,楼台村村民。2016年,她依靠危房改造政策,将原有旧房拆除重建。2017年,她积极参加驾驶技能培训,不仅拿到了驾驶证,还申请获得了农村客运出租资质,每月可稳定增收2000元。
范本安,马岭村村民。他在安置点开设了一个小卖部,既方便群众日常需求,又能增加收入。不仅如此,他还经营了一条小渔船,负责接送两岸群众,每月可增收1000元左右。
姜学文,三台村村民。2016年养殖生猪20头,2017年发展到30头。2018年又种植食用菌1万袋,并在三台村食用菌车间帮忙焊接菌棚,光靠自己的“看家本领”当年就挣了3万元收入。
张明凯,塔院村村民。2016年,他积极筹措资金,建了羊圈、猪圈和牛栏,并购买了10头种羊、3头种牛、4头猪,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2017年,他的养殖收入达到2万多元,顺利摘掉了穷帽子。
王贤芝,肖家沟村村民。2016年她腾出自己的6亩耕地用来种植茶叶。不仅如此,她还主动接手管护亲戚茶园10亩,如今茶叶已见收,每亩茶园收入在2000元以上,实现稳定脱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