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一幅画,白云深处有人家。”金秋九月,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双台乡向山村到处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在香菇大棚、在高山茶园、在山银花基地……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
4年前,山大沟深、土地贫瘠的向山村还是有名的无主导产业、无集体收入、无经济来源的“三无村”。4年时间里,在结对帮扶单位县兴竹公司的扶持下,向山村干群接续奋斗,大力发展香菇、茶叶、山银花等经济作物,于2019年脱贫出列,决胜贫困初战告捷。
“老百姓真是穷怕了,好多五六十岁的老汉儿都在外打工糊口。”回想起刚驻村时的情景,县兴竹公司驻向山村第一书记汪涌泉至今记忆犹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向山村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穷苦之地,为了生存,不少群众只能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以前种苞谷、小麦,忙碌一年只能勉强糊个口,不出去打工咋过?”提起过往,今年60岁的村民焦兴林直摇头。“不过现在好了,土地入股合作社,去年工资加分红挣了一万八千多,今年估计能搞两万往上。”忙着手里的活儿,焦兴林笑得格外甜。
群众愁喜之间的变化也从侧面印证了兴竹公司“盘活资源、市场带动、群众参与、利益共享”的产业发展模式走对了路。在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之间,县兴竹公司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公司组织专班对向山村的气候、土壤、效益和群众意愿进行了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确定了茶叶、山银花、香菇三大产业体系。
“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香菇种植。”政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李成福,前年通过县兴竹公司牵线搭桥,投资建设了年产20万棒的香菇种植基地。基地投产后,为了减轻村民负担和风险,县兴竹公司又发挥熟悉市场运营的管理优势,帮助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体系,实现企业与农户的有效对接。以合作社为主体,兴竹公司在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提供帮扶和支持,农户获得稳定的土地分红和工资收入。
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和规范化的市场运作模式,向山村的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湖北金草堂药业定向建设了200余亩山银花种植基地。同时,帮扶该村种植大户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高标准建设了500亩茶园,并援建茶叶生产车间。现在的向山村,荒山坡建起绿茶园,撂荒地变身“致富田”,穷山沟秒变产业园……全村128户贫困户和139户一般农户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
乐业安居,县兴竹公司在扶贫过程中始终把解决好民生小事、难事作为大事、要事来解决。今年70多岁的村民柯昌友和老伴居住在半山腰上,因集中供水点扬程不够,饮水一直都靠肩挑背扛。县兴竹公司了解这一情况后,决定特事特办,就近开挖水窖,增设抽水泵,解决了柯昌友老两口这些年的用水难题。
“阵地建设10万元、茶叶车间30万元、香菇产业投入5.8万元......”向山村村支书郝昌国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县兴竹公司近年来在该村的扶贫资金投入。他说:“这每个数字都是兴竹公司对向山人的情谊,我们向山人永远都会铭记。”(党时轩 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