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20年10月16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堵河源头 留住绿水青山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6日  查看次数:次  
  2018年5月4日,堵河源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对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7座水电站的水轮机、发电机、控制柜等主要机组设备张贴封条,实施全面停工停产;
  2019年,永久关停的7座水电站15个取水口进行了封堵、拆除了引水渠道和13个拦河坝,恢复了河道原貌,对核心区顺水坪电站库区裸露地段实施了人工造林生态修复;
  2020年5月底,永久关停的7座水电站设施设备全部完成拆除。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手段,彰显了我县保护生态坚定决心,也是我县筑牢“绿色水库”堤坝,坚持生态立县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一核两带三为主”发展战略和生态示范县建设,全力推进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环境问题整治、功能区划调整、保护能力提升等目标,保护区真正成为了我县永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屏障。
环境问题整治大刀阔斧
  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水电站关停、观景台全部拆除并移出……从注重经济效益,到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我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刀阔斧整治保护区内的环境问题,保护堵河源独特的自然景观,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堵河源,是国家63个重要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之一,也是汉江最大支流。八百里堵河纵贯竹山境内,是我县的母亲河,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屏障。位于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小水电站共有17座,其中永久关停的有7座,7座电站总装机容量13805千瓦,年发电量6200万千瓦时,年售电总收入2200万元、上缴利税近500万元。
  中央、省环保督察工作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发展问题,将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上重要议事议程,制定出台《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小水电站设施拆除与生态修复方案》、《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停退出小水电站资产奖补办法》,共筹措1亿余元资金用于小水电站关停和生态修复。截至目前,保护区102个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任务基本完成。
自然资源保护重拳出击
  中华秋沙鸭、白额燕尾,野生猴群、豹猫、斑羚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频频现身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积极构筑野生动物保护安全网络,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场所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管理局依托巡护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管理局(乡)、站(村)、护林员三级网格化管理网络,按照界限清晰、责任明确、管理便捷、无缝对接、全面覆盖的要求,对辖区实行“一张图(网格示意图)、一张网(网格管理网)、一个标准(工作标准流程)”网格化管理,对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采滥挖、乱征滥占、乱燃滥放、乱泼滥扔、乱搭滥建、乱推滥倒等破坏自然资源行为进行全面监管,真正建立了“区内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资源管理新模式。
  同时,该管理局按照“不放过、不漏过”的原则,始终保持高压震慑态势,主动出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并联合森林公安、食药部门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法犯罪“大排查、大清底、大整治”专项行动,仅仅2019年就查处各类涉林案件77起,增强打击了成效,巩固了保护成果。
森林防火能力全面提升
  “严禁在保护区内和周围林地烧地边、烧桔杆、烧灰积肥、烧山开荒等非法用火行为。”现如今,走进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主要岔路口边太阳能防火警示语音视频监控系统就传来提示声音,旁边高高的杆子上有“保护区内,注意防火”的警示牌,杆上安装有语音提示喇叭和视频监控摄像头。这是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加大森林防火工作的措施之一。
  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7173公顷,辖区内资源管护、火源防控、林地调查等难度大。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更好加强资源管护、火源防控宣传管护力度,建立“局乡同责、一岗双责、失责追责”工作责任机制,将保护区划分为若干个森林防火责任片区,明确防火责任人。同时,该管理局投资30余万元在辖区内安装31个太阳能森林防火警示监控点,形成了人工智能、立体防控监测体系,从而有效提高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管护与预警能力。
  森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该局常态化加强森林防火培训和宣传,定期组织保护区内9个村40名兼职管护员和165名生态护林员进行森林火灾的预防与扑救、森林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生态公益林日常巡查及管护、护林职责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为做好保护区内护林防火、森林管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保护区生态环境筑牢坚实的绿色屏障。

评论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堵河,是汉江最大的支流,蜿蜒八百里,两岸峰峦叠嶂,满眼绿水青山,白云出岫,红霞映谷,观之赏心悦目,览之心旷神怡,这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山水画廊,也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藏。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如今,在竹山大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热度”是每年“两会”必谈。近年来,我县实施“一核两带三为主”战略,将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作为重要一环来抓,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巴山脉,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理应成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样板,国家一定会贯通地域生态廊道来填补、整合与优化,保护区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当然,保护与发展不能通过“空间”和“时间”两个手段统筹协调时,发展必须让位于保护。
  变绿为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势在必行。当前,绿色发展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县应该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实施“1115”产业体系建设,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为抓手,发挥堵河源山清水秀的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早日打通武当山经竹山至神农架大九湖的旅游快捷通道,着力打造综合收入过50亿的生态文化旅游业,让绿水和金山共赢发展。

数读堵河源
  ●保护区总面积47173公顷,其中核心区17809公顷,缓冲区11603公顷,实验区17761公顷,森林覆盖率91.38%。
  ●按照“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生态功能有提升”原则,积极向上争取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将电站移民无人区全部纳入保护范围,编制完成调整方案并通过省级评审,调整后保护区人口将减少3862人,保护区面积将增加1200多公顷。
  ●有脊椎动物30目98科352种,昆虫23目192科1456种。
  ●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金雕等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大灵猫等38种;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黑熊等40种。
  ●有维管束植物217科1000属2838种,其中包括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6种。
  ●自然植被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草丛3个植被型组;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等9个植被型;华山松林、亮叶水青冈林等58个群系。
  ●最具特色的是竹叶楠林、水丝梨林等8个常绿阔叶林;最珍贵的是大面积的珙桐林、金钱槭林等10个珍稀植物群落;最奇特的是由发源于喜玛拉雅山,随造山运动迁移而来的十分古老的刺叶栎林。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的32位专家学者先后16次来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现场指导。
  ●县级筹资1亿余元,对永久关停的7座水电站15个取水口进行封堵、拆除引水渠道和13个拦河坝,对实验区10座小水电站全面整改,恢复原河道水流,修复裸露库区生态。
  ●积极争取保护区生态公益林提标扩面,61.7万亩生态公益林(天保)纳入补偿面积,实现保护区林地生态补偿全覆盖。
  ●设置2个植物样地、2条动物样线、投放458台次红外线自动照像机开展生态监测。
  ●完成勘界立标、站点建设,栽植界碑13个,界桩250块,标牌、标示牌100块,防火警示牌50块,大型宣传牌6块,普通宣传牌50块。
  ●投资100多万元为5个基层管理站配备无人机和防火物资,建成28个野外视频监控系统和11处入山卡口语音警示设备,森林防(灭)火扑救队伍人数达400人。
  ●设立2个一级网格(局乡),15个二级网格(5个管理站、10个行政村),207个三级网格(兼职管护员42个、生态协管员165个),建立了“区内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资源管理新模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