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20年12月11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苦干,不苦熬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1日  查看次数:次  
  木酒甑下的柴火正烧得劈里啪啦作响,不一会酒气丝丝弥漫,汩汩白酒从竹筒落入缸中,酒香扑鼻而来。深夜10点,在竹坪乡兴茶村脱贫户李贵武酿酒作坊内,笔者看到老李正趁着夜色蒸酒。
  “那几年我真是从苦堆里熬出来的!”说起几年前爬坡过坎的日子,50多岁的老李几度哽咽。“好在有县市场监管局同志和村干部帮我。”
  55岁的李贵武一家5口。早些年生活虽不富足,但靠山吃山,在山林里养猪、喂鸡、养蜜蜂,勉强维持一家的生计。但是,由于常住深山湿气重,加上积劳成疾,李贵武和妻子万巧云相继患上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不能干重活儿,一家人的生活跌入谷底。后来,女儿们相继入学读书开销更大,家庭入不敷出的困境让李贵武压力山大……“人穷,见了谁都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老李叹息道。
  屋漏偏逢连阴雨,4年前李贵武哥哥和侄儿相继意外去世,家里只剩下60多岁的寡嫂和不到10岁的侄孙女。面对如此困境,老李很是绝望。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老李家的窘境和他的消沉状态,县市场监管局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改变发生在2015年冬。这一年,李贵武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第二年,老李和妻子看病住院、女儿上学都享受政策帮扶,给他减轻了不小的经济压力。单就养猪、喂鸡、养蜜蜂和发展茶叶,就给予他8000元补助,这让老李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2016年,兴茶村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县市场监管局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争取下,李贵武申请了125平方米的易迁安置房,成为兴茶村第一批易迁居民。不久,他家就搬进了宽敞、明亮、干爽的新楼房。搬家那天,老李多喝了两杯,久违的笑容在他脸上绽放。“好日子来得比我想的都快,搬进新房后,我和老伴的关节炎再也没发过。”
  2017年初,县市场监管局驻村工作队和村里安排李贵武嫂子一家也住进了离他家不远的安置房,还给其办理了低保,这下老李算是安心了。
  思想包袱卸下后,李贵武夫妻二人的干劲更足,当年便养黑猪30头、土鸡200只、中华小蜜蜂9笼,年底收入近4万元,顺利实现脱贫。
  致富路越宽越好。“脱贫不脱政策,国家给的各项帮扶政策使我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但我不能等靠要,宁愿苦干也不能苦熬,必须自力更生过上幸福生活。”李贵武说。
  一粒金黄籽,酿成十里香。2018年,李贵武琢磨着把自家地里种的玉米酿成酒,酒可出售,酒糟晒干粉碎喂猪,两全其美。该想法提出来后,获得县市场监管局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并表示只要品质过关,老李的苞谷酒由工作队包销。这一表态坚定和鼓舞了老李酿酒致富的决心。很快,他租赁了本村一农户的土坯房,购买了木柴和酒甑,把自家地里收的1000斤玉米悉数拉过来,加上购买的近20000斤玉米和小麦,全部用来发酵酿酒。当年老李酿的2000多斤白酒销售一空。
  2019年,李贵武在县市场监管局驻村工作队帮助下,办理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用于扩大酿酒规模。当年,他收购30000多斤玉米,酿酒近7000斤,仅此项收入9万余元。
  如今,老李酿造的苞谷酒、拐枣酒畅销河南、重庆等地,酿酒收入稳定在9万元。加上熏制黑猪肉收入2万元,老伴在村里香菇厂上班收入1万元,大女儿技校毕业务工年收入3万元,全年家庭总收入不低于15万元,真正过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