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共整合资金65.5亿元用于脱贫攻坚,累计减贫5.6万户15.9万人,“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精准落实扶贫政策,实现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5万户、危房改造3.2万户、土地增减挂钩指标建设3.2万亩;建设扶贫车间767家、带动就业2.4万人。
产业转型步伐坚实 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新建高标准茶园12.2万亩,食用菌种植规模2500万袋;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绿松石产业被纳入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竹山经济开发区晋升为省级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成效显著,商贸流通规模不断壮大,金融业稳健运行。
城乡融合发展快速推进 坚持以“一核两带”为统领,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化率达48.5%。150个“5+1”行动试点村任务、19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全部完成。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874公里,所有乡镇通达二级路,“生命防护工程”实现全覆盖。整治中小河流5条,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6.7万亩。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成5G基站103座。
生态环境全面改善 高质量完成“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精准灭荒6.38万亩,新建、改建各类厕所2.8万个,城乡污水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95%以上。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持续加大“三大污染”防治力度,空气质量年均优良率达94%以上,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土壤环境总体安全。
项目投资成果丰硕 累计争取项目资金16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十堰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秦巴文化艺术中心、职教集团等一批新建或迁建项目建成投用。累计引进招商项目144个、总投资150亿元,现代农业等一批项目落地,卓尔等中国民营500强企业进驻竹山。
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移民后扶项目持续实施,避险解困中央试点项目圆满收官。14个乡镇开通城乡公交,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客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纳入全国试点;社会治理持续加强,扎实推进“三查三保”“四大四包”专项行动,纵深掘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巩固提升教育成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公车改革任务。深入实施“七五”普法,坚持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累计办结1523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
克难攻坚,奋力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在党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县在全市率先实现“三清两无”目标,率先进入全省低风险区行列。在精准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我县抢抓中央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机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敬终如始,高质量打赢了精准脱贫攻坚战。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3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今年4月份省政府正式批准我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多措并举,下大力气涵养了发展潜能。着力构建“1115”产业体系,在产业建链、提质、创优上迈出了新步伐。十巫高速、女娲山机场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经济发展底盘不断夯实。全面推行企业开办“2半0”、不见面审批等服务模式,市场主体获得感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实现突破,卫浴汽配项目成为全市疫后重振中建成时间最短、建设规模最大、产业链条最完整的招商项目。
接续发力,进一步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生态红线评估调整工作,“大棚房”、“违建别墅”、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专项整治成效显著。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长江“十年禁渔”的决策部署,着力营造“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良好氛围。成功入选湖北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创建单位。
善作善成,全力以赴增进了民生福祉。为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组织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8.9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2万个。围绕首创必成目标,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殊荣,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全面改善。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各类风险有效防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十四五”发展总体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一核两带三区”空间布局,深入实施“一体系三驱动”产业布局,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努力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走在全省山区县前列,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同类县市前列,奋力谱写新时代竹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奋斗目标:
到2025年,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8%以上;
——主要约束性指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2021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各项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以上;
——主要约束性指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十四五重点工作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油种植面积和产量,系统化发展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竹子、烟叶等农业产业,加快培育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农人,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域推进“5+1”工程,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增强农民科技文化素养和法治意识。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健全完善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和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强化扶贫项目资金和资产管理,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
加快产业融合
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大力培育产业综合体。做大做强绿松石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系统化推进农业基地建管、龙头企业培育等工作,大力实施“满园工程”,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完善商业网点体系,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大力支持建筑业和建筑企业发展。
着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聚焦强链补链稳链,推动重点产业上下游企业和产业链协同配套,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优质民营企业上市融资。
持续推进创新驱动。认真落实科技强国行动纲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对口协作引才引智工作,加大科学普及力度,实施“质量强县”和标准化战略,加大创新投入力度。
突出县域整体协调发展
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拓展核心大城区发展空间。按照“中优、北扩、西进、南满园”思路,实施县城扩容提质行动。
打造宜居宜业特色集镇。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加快实现“多规合一”,积极构建“一核引领、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800个,投资700亿元以上。
践行“两山”理念
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优化生态空间。强化“三线一单”刚性约束,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完成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任务。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行能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积极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环保新技术应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深化改革开放
着力增强发展动能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商事制度、区域性统一评价、标准地出让等改革。
增强消费拉动力。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更好发挥传统消费主体作用,鼓励发展“互联网+”消费,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打造京津冀对口协作示范区,围绕“1115”产业体系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聚焦共建共享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开发利用在线教育资源。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开展全民参保扩面行动,抓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工作,健全农村“三留守”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加快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平安竹山建设,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
2021年重点工作
推进城乡融合
聚力乡村振兴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构建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格局。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坚持“一业一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一体推进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加快编制城市专项规划和乡村规划,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卓尔·中国绿松石小镇建设,启动实施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建设,鼓励农村居民进城购房置业。
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创建“四好农村路”200公里,改造危桥10座。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麻家渡110千伏输变电等工程建设,实现乡镇集镇5G信号全覆盖。
抢抓政策机遇
激发经济活力
扩大有效投资。实施重点项目200个,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
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南山·五福堂等商业街区、步行街改造提升,加快建设消费扶贫馆,激发信息服务、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家政服务等方面消费潜力。
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商事制度改革,坚决落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弘扬“店小二”精神。
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和托底保障,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实现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以上。
筑牢产业根基
壮大实体经济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绿松石资源管控,系统化推进农业产业,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大力实施“百企千万”技改工程,依法依规推进22个矿权出让、变更和延续等工作,做强做优水电产业,稳步发展光伏产业,支持精密新动力和秦巴钡盐上市。
积极培植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卫浴汽配产业。
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依托国有文旅投资公司,引进实力投资主体开发武陵峡、九女峰、女娲山等旅游资源,力争全年接待游客4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以上。
加强生态保护
守护绿水青山
筑牢生态屏障。持续推进全域国土绿化,强化九女峰、圣水湖等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非法采砂、侵占河道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重大决策,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加强环境保护。扎实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坚决打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抓好重金属污染防控、畜禽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减量等工作。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
顺应群众期盼
增进民生福祉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注重关口前移,强化源头管控,认真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确保疫情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全力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谋划建设历史文化博物馆。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着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推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行动,改造老旧小区及院落20个以上,鼓励支持老旧住宅楼加装电梯。
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全和完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机制,切实巩固扩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持续开展“三查三保”“四大四包”专项行动,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
强化自身建设
提升履职能力
坚持政治引领。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依法行政。启动实施“八五”普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坚持担当有为。全面增强“八种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坚持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纪律约束,扎紧制度“笼子”,坚决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