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21年03月12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阔步迈向新时代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2日  查看次数:次  
以系统化思维推动竹山高质量发展
 
竹山县委政策研究室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强调要从事物的总体与全局上、从要素的联系与结合上研究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找出规律、建立秩序,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研究经济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系统观念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之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作出的战略部署、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我们提供了思想和行动遵循。
十三五以来,竹山县坚持把系统化思维作为谋划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深入实施“一核两带三为主”,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农业产业、工业发展、城乡融合、生态文明、等系统化建设,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亿元,是2015年的1.5倍;规上工业增加值17.7亿元,增长9.3%,是2015年的1.2倍,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95亿元,与2015年基本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亿元年均增长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59元、11504元年均分别增长6.9%、8.6%。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和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湖北省服务业发展贡献单位、湖北省森林城市、湖北省园林县城等称号。
1.突出真准严实,提高脱贫摘帽质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突出真、准、严、实,系统化推进产业提质、就业增收、设施配套、综合保障、志智双扶,做好户户走到、扶贫作坊、安幼养老、强基固本“四项重点工作”,整合资金65.5亿元用于脱贫攻坚,5年累计脱贫5.6万户15.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6%下降至0。产业提质创效益。发展茶叶、食用菌、生猪等扶贫主导产业,推动精准对接到户,累计发展茶叶27.9万亩、食用菌2500万袋、生猪16.9万头、道地中药材4.7万亩、烟叶2.5万亩、光伏电站69.9兆瓦,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13.9万人,各类经营主体帮带贫困人口5万余人,贫困户实现户均一项以上致富产业。就业增收稳基础。依托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采取园区企业联建、产业转移新建、能人返乡创建、乡村艺人共建等方式,园区招商引进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企业,农村建成扶贫车间(工厂、作坊)767家、带动就业2.4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985元增加到8724元。设施配套优环境。落实硬化公路、安全饮水、信息覆盖、公共服务等举措,实施危房改造3.2万户,建成易迁安置点700个,扶贫搬迁1.5万户,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48处,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全覆盖,行政村光纤宽带通达率100%,244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客车,14个乡镇开通城乡公交,稳定电、广播电视和手机信号全覆盖,建成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四化”乡镇卫生院17所和“五化”村级卫生室244个,电商网点覆盖全县70%行政村,建成全国淘宝镇1个、淘宝村2个,实现电商交易额30亿元91个移民村6.2万人安居乐业综合保障兜底线。建立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资助体系,资助贫困学生19.9万人次,兑现“雨露计划” 7988人次。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的“四位一体”健康扶贫政策,医保资助35万人次,签约服务14万人次,健康体检9万人次,贫困人口就医有效保障。落实兜底保障政策,为3.6万名农村低保、特困供养、重度残疾对象发放救助资金4.4亿元。引进6家社会组织建起20所标准化校外托管中心,建成安幼养老服务中心53所,托管留守人员2860人,实现贫困家庭务工增收、孩子教育两不误。志智双扶强精神。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开展十星创建精神脱贫行动,创建全国文明村镇3个、省级文明村镇10个,命名表彰精神脱贫示范村55个示范户304户评选“十星级”文明农户11.35万户,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充分激发。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数万农民通过“雨露计划”和技能培训成为种养大户、车间工人,为决胜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2.突出全要素配置,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突出基地建设、主体培育、技术培训、生产加工、品牌打造等核心要素,精准建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系统化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建基地育龙头。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规模流转土地12.5万亩,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32万亩。招商引进竺山红、楚茗源等农业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发展智能化农业企业和数字化车间,集中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场682个、农民合作社1131个、家庭农场257个,沃斯克生物有机肥、恒坤牧业等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或产业协会发展到5000多家,先后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小微型农业加工企业105家,全县年产干茶能力达到6200吨,综合产值21亿元,农产品转化率达60%,农产品加工产值达95亿元,生态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0%以上。树品牌拓市场。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开展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建设,建成鄂西北茶叶综合交易市场上庸茶城,举办中国竹山首届茶商大会、湖北“万里茶道走进竹山”等活动,依托星梦、富韬等龙头企业扩大出口,在“扶贫832”平台和中国社会扶贫网湖北特色馆认定消费扶贫供应商43家、上架商品205种,竹山茶叶、食用菌等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形成以有机茶、优质油、放心肉、小杂粮、源头水、山野菜为主的优势农产品,培育了圣水、十星红等地域特色品牌,“竹山郧巴黄牛”“竹山郧阳大鸡”“圣水茶叶”“竹山肚倍”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全县认证“三品一标”有效使用产品29个,40多个品牌农特产品进入北京超市专柜销售,竹房城镇带有机食品饮料被纳入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3.突出全区域布局,增强工业发展质效。按照依托园区、辐射农村的理念,推动企业在园区建总部、在农村建工厂,系统化推进招商引资、总部经济、技术培训、服务企业核心环节,着力推动工业产能向百亿目标奋进。招商引资扩总量。坚持资源节约型、生产清洁型招商引资路径,制定出台新五条优惠政策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开展产业链招商、重资产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成功引进南山五福堂、上庸茶城、长城文旅康养、卓尔竹山文化客厅、卓尔绿松石小镇、球阀产业链、卫浴汽配产业链等亿元项目落户。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引进招商项目98个,总投资254亿元,其中中国500强企业2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8家总数达到47家、限上商贸企业12家总数45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总部经济优存量。坚持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发展,向荒山要地近万亩,建成邓坪、鱼岭、通济沟等工业园区,引导企业在园区建总部支持企业在乡镇建扶贫工厂绿松石产业实现规范化、集约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形成“一城一园多基地”发展格局,发展绿松石市场主体3963家,实现产值22亿元麻家渡绿松石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成立绿松石产业学院,《绿松石分级》国家标准颁布实施绿松石抖音直播基地落户竹山,成功举办首届琴澳绿松石文化节暨中国绿松石跨境电商峰会,竹山绿松石被纳入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竹山经济开发区晋升为省级开发区,通济沟工业园和宝丰产业园实现满园,鱼岭工业园建成投用,绿色食品、服装服饰、智能电子、卫浴汽配等产业持续壮大,电子产业园被纳入十堰市 “专精特新优”型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园区轻工业产值30亿元农村建成一批扶贫车间、家庭作坊,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服务企业提质量。深化“放管服”改革,建成县行政服务中心、17个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和247个村级便民服务室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不见面办理,乡镇和村可网办事项开通率均达100%,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先证后照”“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落地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落实公租房向园区配套、公交线路向园区延伸、人才超市向园区靠近、职工培训由政府补贴等措施,积极破解企业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严格执行减税降费政策,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的违法犯罪活动,各类市场主体实现安心投资放心发展。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产业促发展活动广大干部甘当服务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全社会形成了亲商、爱商、护商、助商的浓厚氛围。
4.突出全方位覆盖,提升城乡融合水平。以落实竹房城镇带省级战略为支撑,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竹山“乡村振兴‘5+1’行动促脱贫”入选全国民生示范工程。优化战略布局,以“1+3”计划引领城乡融合。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引领,统筹推进城乡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管理创新“六个一体化”进程,构建了核心城区、特色集镇、新型社区、美丽乡村“四位一体”的新型城镇体系。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推进“一城同创四城共建”,深化“五城联创”,稳步推进国际绿松石城、南山·五福堂、上庸茶城、卓尔·竹山客厅等城市综合体建设,累计改造棚户区2030户,新建公租房1042套改造背街小巷、微循环道路15条,新建、改建城区公厕39座,开通城乡公交线路22条竹房城镇带相继建成10大核心农业示范区、5个特色集镇和100个新型社区150个“5+1”行动试点村任务、19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全部完成,101个村纳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整治村,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2个,基本形成一核引领、两带共建、三极支撑、片区开发、协调发展的“1+3”新格局,202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8.5%。创新实践路径,以“5+1”行动支撑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结合,实施产业、绿色、卫生、洁净、亮化工程和素质提升工程推进了三产融合,特色产业面积突破130万亩,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擦亮了生态底色,完成精准灭荒6.38万亩,60%村庄全域绿化,创建国家和省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村41个,省级森林城镇2个、绿色示范村44个发挥资源优势,以“两带”建设助推区域协调。实施以346国道为轴线,县城为中心,文峰、城关、潘口等9镇为支撑,100个中心村为基础的“一线一城九镇百村”百里城镇带建设,培育了宝丰、溢水、擂鼓、官渡、上庸等全国重点镇、全省特色镇、全省旅游名镇,涌现出全国文明村烟墩子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圣水村等美丽乡村。坚持全域旅游推进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构建“一核两带七组团”旅游产业格局,形成堵河源、武陵峡7大旅游组团和精品旅游线路,创建国家4A景区1个、3A景区5个、湖北旅游名镇2个、湖北旅游名村2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总兵安村、太和村分别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圣水湖、九华山林场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2020年全县接待游客387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2亿元,分别是2015年2.7倍、3.4倍
5.突出全过程监管,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系统化推进环境质量、生态建设、污染防治重点环节,全面担当守护一库清水的政治责任。铁律划线,提升环境质量。严格落实国家限制性开发区规定,全面推行环保问题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全域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重点实施堵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城区山体景观建设、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厕所革命、土壤污染防治等生态工程,境内堵河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为94%以上,县域地表水和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土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铁肩担道,推进生态建设。常态化开展道路绿化、山体绿化、庭院绿化、园区绿化、河堤绿化和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绿满竹山造林8.8万亩,300万亩天然林得到保护,植被覆盖率达80.2%,森林覆盖率达67.59%,形成以圣水湖为绿心、堵河源为源点、堵河全域为脉络的生态安全屏障,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铁腕发力,狠抓污染防治。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重拳抓好黄姜、造纸等专项治理,关闭绿松石矿洞、铁矿矿点2000多个,关改搬转沿堵河化工企业2家,清退非法码头岸线11处3000余米,关停非法采砂场11家、小水电站7座,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实现“四清四无”目标。建成17个集镇污水处理厂、16个乡镇卫生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厂、15个垃圾中转站、5个生活垃圾填埋场和2个村级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142公里,城乡污水管网实现全覆盖,城乡污水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95%以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