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0年10月,我县被省林业局确定为全省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试点建设县之一。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目标,扎实建设 “两山”试点县,奋力推动竹山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迈上新台阶。
健全推进机制。成立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的“两山”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印发《竹山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建设总体方案(2021—2023年)》。截止6月底,争取到中央、省林业项目资金8239万元,其中全省“两山”示范建设县资金1000万元。
推进全域绿化。高标准完成人工造林2.2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退化林修复1.5万亩、补植补造和抚育管理9万多亩、裸露山体生态修复3000平方米、义务植树90万株,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分别比上年度增长0.35%、3.77%,分别位于全市第一和第二。
壮大林业产业。推进全域竹产业发展。新建竹林基地2.1万亩,成立了234家竹产业专业合作社,竹笋初加工企业4家。国有林投公司注册了竹山淡竹笋商标,申报了地理标志,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福建望盛实业有限公司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拟共同投资5000万元在邓坪工业园兴建淡竹笋精深加工厂。全力推进九华山林场、梅花谷、圣水湖三家国家森林康养试点单位建设,投资4000.11万元的九华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一期项目九林隐舍已于6月11日开工。启动森林碳汇项目,已和多家碳汇公司洽谈,做好前期工作。发展小林果、木本油料和木本药材,加强现有5万多亩核桃基地管理,引导群众发展绿色庭院经济。
下一步,我县将在建设绿水青山上下功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多元化投入模式,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资金”转化通道,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造林绿化、发展林业产业、生态文化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同时,我县在利用绿水青山上下功夫。着力推进竹产业、森林康养、森林碳汇、生态种养殖、道地中药材、苗木花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 程 平 方洪波 孙海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