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科学处理“保护与发展、当前与长远、继承与创新”关系中,抢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增耕地占补平衡、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建设和绿松石特色资源开发等政策机遇,围绕“保护资源、保障发展、服务大局、改善民生”工作职责,做好资源规划、保护、开发、利用和确权登记大文章,守住了“耕地保护、地灾防治、安全生产”资源管护底线,为全县“一核两带三为主”发展战略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硬核要素支撑。“十四五”期间,将以“突出底线思维,确保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和服务重点项目”为工作主线,做好国土空间规划,整合资源要素,在加快建设“山水绿城、生态玉都、十星高地、秦巴强县”中担当作为,描绘出更加美丽动人的生态山水画卷。
尽职尽责管护资源
配置资源有章循。编制了“十三五”期间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防治、绿松石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等五大发展蓝图。围绕坚守“生产、生活、生态”三条红线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国土空间规划和县城空间战略规划编制顺利启动。到“十三五”末,全县实有耕地53.7万亩(基本农田44.97万亩)、园地7.58万亩、林地423.15万亩、草地10.13万亩、城镇村庄及工矿用地12.8万亩、交通运输用地3.1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2.8万亩、其他土地7.33万亩。
保护耕地措施硬。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责任体系,完善巡查、查处、移交、督办无缝对接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形成资源保护大格局。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清理摸排、农地非农化专项整治、“违建别墅”专项清理,规范农村集体土地用地秩序。常态化做好自然资源规划、储备、利用“三合一”动态巡查,卫片执法判“图”和土地例行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突击性做好农地非农化整治“回头看”、“违建别墅”清理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摸排整治行动,实现了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双达标的目标。
开发土地力度大。高标准落实基本农田整治、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项目,投入资金1.7亿元改造中低产田地16万亩、开发后备土地资源1.5万亩、治理废弃矿山和地质滑坡2500亩,新增耕地面积3.3万亩,在实现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保障了重大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打击盗采稳准狠。开展矿山核查,注销过期采矿权24家,依法打击违采行为,推动全县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对近千个绿松石非法采矿点实行封堵和设卡看守,不定期开展绿松石矿山巡山护矿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维持矿产开采秩序。
防治并举保平安。推进地灾防治“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落实县、乡、村各级查灾防灾责任人及信息员责任,建立50多个专业监测点,对监测数据适时会商,增强对突发险情应对调度能力,投资9700万元对官渡蔡家坡等十多个滑坡体进行工程治理,受地灾威胁的1.2万人口从担心吊胆夜不能寐过日子到安居乐业脱贫致富。
倾心竭力盘活资源
规划引领切合时代要求。完成县城绿地、电水气配套、海绵城市等40多个专项规划和“三区四线”、绿色城镇示范区规划及乡村规划编制,在对县城总规、城乡一体化规划及生态红线划定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做好城市设计,构建起以县城为中心,将宝丰、秦古、官渡等重点及特色镇作为支撑、新型社区为节点的现代生态城镇体系。提前启动“十四五”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国土空间规划,完成基础测绘规划论证及民意调查,7个专项规划、20多个修建性详细规划、10个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已完成,44个综合整治村村庄规划编制稳步推进。1269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划定成果已上报。
资源变现壮大经济体量。抢抓“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对外交易机遇,农房拆旧复垦和集中安置,1.5万亩对外交易,获收益13亿元,为全县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借“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东风,将绿松石作为文旅产业、百亿产业来打造,成立行业协会和文化研究会,制订产品分级国家标准,注册“竹山绿松石”地理标志和马德里国际商标,设立了珠宝检测中心,发行期刊,编纂志书,建成国际绿松石博物馆及数字化交易、文化传播和电商孵化平台,开展职业培训培养珠宝雕刻镶嵌人才,全县绿松石市场主体从3000个增为5000个,从业人数从2.8万人增涨到5万人,全县绿松石产值过100亿元,提供税收达1.5亿元,竹山绿松石已从“资源负担”华丽转身为“财富经济”。
项目拉动提升要素保障。“增减挂钩”拆旧复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3万亩,保障了县内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对外交易,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项目提供资金保障。为700个易迁集中安置点规划选址,为1.5万户易迁户办理了不动产证,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完成16万亩耕地提档升级,增加有效耕地面积3.6万亩,保证了全县耕地面积不减少,品质不降低。组织开展矿业权核查,处置清理省级发证的过期矿产项目12个,受理办结采矿权变更延续手续3件,征收采矿权价款140余万元。加强对绿松石等矿产资源的规范开采监管和对铌稀土战备资源的特殊保护,做好双台乡军产沟-大黄沟、关沟矿区饰面花岗石矿和潘口观山寺、文峰双包寨绿松石采矿权投放,使秦巴山区自然生态环境和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优质水源免受污染。
创优环境服务发展
完善服务机制。结合“双千”“土保姆”活动,按照“班子成员+股室+分局联络员”组成多个工作专班,对重大项目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包联服务。建立会商协调机制,对重点项目、重点问题及时会商研究,搞好信息共享,做好“容缺办理”,妥善解决征地报批难题。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办结时限,实施挂账销号管理。在项目规划、用地、审批、办证等方面提供代办服务,让企业少跑路。
优化业务流程。将工业园区办理企业不动产登记业务流程简化为申请受理和缴费领证,开通自助缴费和邮寄证服务。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办结限时2个工作日,抵押注销、查封、更正、异议、换证登记即时办结。通过“湖北政务服务网”等系统申报登记业务,实现不动产抵押类登记、预告类登记一站式服务,实现抵押登记“一次不来”,压缩企业办事成本、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提升服务质效。推行“多规、多测、多验”合一,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告知和区域性评价,做到改革范围内项目审批全部上网公示;各类投资项目从申报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控制在40-80个工作日内,水电气接入外线工程实行并联审批。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做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压缩至3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实行全城通办,水电气过户一体化办结。受理、登簿不动产登记业务21000多件,发放不动产证9800余本、出具不动产登记证明9500多件。对全县9.2万户农村原建住房、700个集中易迁安置点1.5万户新建住房、500多个集体用房房地权属进行了确权登记。完成了全县河湖水域勘界确权及资料建库,为“山水林田湖草牧”国土空间统一规划管理和确权发证提供基础数据。
整合资源描绘生态画卷
突出底线思维。“十四五”期间,面对机构改革新职能、质量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愿望,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底线意识,在摸清家底的情况下,通盘考虑资源整合问题。在国土空间规划制定过程中,开展土地承载力、环境承载力评价及现行规划实施评估、生态红线评估,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底线、红线及管控指标,合理布局城镇空间、有序安排项目用地,疏解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区域统筹,使县域经济社会沿着持续向好、有序推进的轨道运作。
确保粮食安全。贯彻落实中央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方针,按照省市防止耕地非农化、良田非粮化相关要求,做好滥占耕地建房清理整顿,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实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做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做好调整补划,将不符合要求的永久基本农田调出,将高标准农田和优质成片耕地纳入永久保护范畴。
助力乡村振兴。十四五期间,将围绕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开展好小城镇规划及村庄规划,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有活力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通过对农村资源梳理整合,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做到“一村一品”,把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好的村打造成乡村旅游名片。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分步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在两年内完成全县城乡融合发展类、特色保护类、聚集提升类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服务重点项目。“十四五”期间,全县招商引资将超过2600亿元,面对1500多个重大建设项目如何落地,如何做到项目选址合理、用地合法、程序合规、费用合算,自然资源部门在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动态平衡辩证关系的前提下,转观念,转作风,转方式,按照优化营商环境要求,发扬“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在项目选址、用地、规划上再造流程,简化办事环节,不遗余力为服务对象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为项目实施保驾护航。
3上一篇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描绘山川秀美画卷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2日 查看次数:次
3上一篇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