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陈家山下的擂鼓镇新堰村便热闹起来。村民们在山上采摘茶叶、山中管理核桃、山下养植香菇、地里种植烟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这里,处处可以感受到脱贫攻坚给新堰村带来的巨大改变。
村美、民富、产业兴,这是擂鼓镇新堰村深度融合“党建+”发展模式,深化支部示范引领,以打造生态优美、群众满意、产业兴旺的“沁香新堰”为目标,推动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2020年,该村获“市级文明村”、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基层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建强班子有新手段
一个通报,改变了擂鼓镇新堰村。2016年,新堰村由于缺少后备干部被县里列为“软弱涣散村”,开始挂牌督办整改。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了新堰村“村支两委”班子的“心病”。于是,新堰村确定了“一个好书记、一个好班子、一个好队伍、一个好制度、一个好思路”整改思想,积极发掘村里能人大户、外出务工有志青年。2016年底,新堰村“村支两委”引进本村4名青年加入。
班子强了,队伍年轻了,村子也大变样了。新堰村“村支两委”班子边干边学,摸情况、找问题,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抓好党建聚民心,发展产业谋致富。经过一系列举措,原来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如今变成了基层党建红旗村。
产业发展有新思路
脱贫致富,落脚点在产业。新堰村是省定重点贫困村,全村276户102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3户533人,致富渠道单一。
新堰村“村支两委”班子通过摸索,确定了“两叶一菌”和中药材、核桃五大特色产业,重点打造一村一品。
产业确定了,如何发展又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难题。新堰村“村支两委”班子以“靶向疗法”推进产业发展,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班子5名成员一个人领办一个产业,打消村民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2016年,新堰村兴建食用菌大棚发展香菇,然而村里贫困户一直都在观望。于是,村委委员朱海波带头发展食用菌6万棒,在他的示范引领下,全村36户贫困户共发展135939棒食用菌。现如今,该村已发展茶叶500亩、烟叶150亩、食用菌15万棒、核桃100亩、中药材基地150亩,实现了户户有产业目标。
美丽乡村有新气象
早些年前,新堰村矛盾多、纠纷多,“社会生态”很差。因此,新堰村“村支两委”班子达成共识:“要脱贫,就要先治乱;要发展,就要改善风气。”
“无论问题能不能解决,都要给群众一个答复。”新堰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必珍说。新堰村实行每周星期一接访,无论哪家有矛盾、有纠纷、有意见,都可以在当天到村委会与“村支两委”班子交流沟通,大家一起协调解决。同时,该村还利用无职党员、网格员作用,充当邻里矛盾调解员,解决村里的矛盾纠纷。目前,该村已经做到十年“零”上访。(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