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乡 “我在家靠种植烤烟,一年下来纯收入能达到两万元!”今年国庆节期间,地处鄂西北秦巴山里的柳林乡墨池村村民李某,掰着手指头为来访客人算了笔收入帐,使得客人们纷纷为他点赞。
柳林乡自1997年开始试种烟叶,通过近20年发展,烟叶种植面积由起步之初的630亩、产值43万元发展到现在的12201亩、产值3个多亿,全乡746户烟农总收入达到4100万元。全乡上下形成了“烟叶兴、经济兴、柳林兴”的局面,烟叶产业成为该乡最大的扶贫工程、最快的致富产业、最好的发展项目。
为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烟叶发展基础,提高烟叶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该乡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与中低产农田改造、高稳产农田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结合,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各投其资、各负其责、共同建设、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资金、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基本烟田及烟水、烤房、机耕路、育苗工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全乡累计投资上亿元资金,完成烟路修建60余公里;建设烟水配套水池 6.67万立方米,铺设管网272千米,解决了6500亩烟田的灌溉问题;建设烟电配套设施20余处,覆盖全乡15000亩烟田,惠及800余农户。
截至目前,该乡已建成6个烟叶专业合作社,健全了烟叶产业组织网络,形成了以烟叶生产领导小组为主导、烟农为主体、烟站和技术员为指导的工作机制。实现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育苗、集中专业化烘烤、统一专业化分级。实现土地有效流转,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出效益。烟叶生产提质增效实现了烟农种植意识由“要我种”向“我要种”、种植模式由户户种植向经营大户集中、粗放式过程管理向精细化环节管理的三大转变。 (徐超然 张洪波)
秦古镇 为进一步提升全镇茶园管护水平,推动12321亩幼龄茶园尽快丰园增收,10月11日,秦古镇在秦家坪村组织召开秋冬季幼龄茶园管护现场会,农技中心技术人员针对茶园除草、修剪、施肥、翻耕技术等现场示范教学。
该镇抢抓秋冬季幼龄茶园管护的有利时机,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村指导的方式,全面实现建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的目标,为全镇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邵长城)
深河乡 10月5日,深河乡深河村松树湾茶园里,茶农们正忙着除草、修剪、施肥。
据了解,深河乡近年来新建茶园6303亩,高标准管护老茶园5718亩,每年完成低老茶园改造500亩,茶园总面积稳定在12000亩。引进香港万鑫国际商贸进出口有限公司落户深河,投资兴办了秦巴山茶业生态有限公司,以加工生产大叶茶为主,成功破解了茶农加工难、销售难、综合利用难、出口创汇难等问题。
今后,该乡将积极争取万亩茶园提档升级项目,不断提升茶园现代化管护能力,大力培育经营主体,谋划推进茶加工技改升级,提升茶产品研发和深加工能力,逐步实现茶产业管理现代化、茶产品多样化,带动茶农持续增收。(曾广学)
官渡镇 10月11日,在官渡镇烟站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对烟叶进行分级分装,现场一派繁忙。
据悉,今年该镇共种植烟叶9200亩,预计产量205万斤左右,产值3100万元。烟农户均增收12.8万元以上,利税600万元以上。
今年,该镇进一步优化烟叶产业布局,持续稳定地抓好生产经营工作,加速推进烟叶产业建设进度,着力提升烟叶生产水平;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发挥特色产业、资源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将烟叶产业推上新台阶,促进烟农增收致富和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柯建坤)
竹坪乡 10月11日,竹坪乡马鞍山村食用菌基地内,10余名工人正忙着将一排排菌棒整齐的码上架。近年来,该乡党委政府坚持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坚持把乡村振兴和发展食用菌产业结合起来,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帮助农户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技术,促进群众增收,使食用菌产业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 (高景威)
大庙乡 10月12日,大庙乡在全胜村召开茶叶种植现场培训推进会。培训现场,农技人员结合地区实际,重点讲解了生态茶产业的发展潜力和效益优势、茶叶种植补助政策及茶叶种植技术要领,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唐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