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三类县市由2016年第24位前进至2020年第15位,获评全省县域经济进位显著县。以茶叶为主的“一主两大四特”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培育规上工业企业64家,以卫浴汽配、服装服饰、智能电子等为主的轻工产业集群化发展。绿松石产业纳入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绿松石分级》国家标准颁布实施。电商网点覆盖80%以上行政村,创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累计创建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9家。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全面补齐,23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扶贫产业规模效益凸显,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1.5万户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置新业、奔富路”,3.2万户群众通过危房改造实现“旧房变新居”。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梦想变成现实。
发展动能显著增强
深化“放管服”改革,县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累计引进招商项目160个,卫浴汽配、机车制造、电子科技、现代农业等一批项目落地投产,卓尔、东方希望2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落户竹山,南山五福堂等一批回归创业企业为竹山发展注入新动能。强力推进635个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十巫高速鲍溢段建成通车,女娲山通用机场启动建设,抽水蓄能等重大项目蓄势待发。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深入推进“一核两带”建设,城乡一体化架构全面拉开,核心城区建设提质提速,城区道路改造、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让城市旧貌换新颜。“两带”建设迈向新高度,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步伐加快,竹房城镇带区域城镇化率达到63%,创成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七组团”旅游格局基本形成,“5+1”行动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高质量完成“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67.99%,获评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湖北省森林城市。堵河干流地表水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以上,县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4%。圣水湖、九华山林场入选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太和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竹山纳入全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创建单位。
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每年把85%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实施了职教集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留守儿童校外托管模式全国推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评定,竹山入选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县,创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县。平安竹山、法治竹山建设加快推进,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稳居省市前列。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层层压实“两个责任”,管党治党责任体系更加健全。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基层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全面完成党政机构改革。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统筹推进纪检监察“三项改革”,圆满完成十四届县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全面落实党管武装责任,形成了同心同向、团结奋进的大好局面。
今后五年总体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项目兴县、开放活县,深入实施“做优县城、做强三区、振兴全域”区域发展布局,全面建成“经济倍增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竹山新篇章。
总体奋斗目标
到2026年,主要经济指标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倍增,跻身全省同类县市第一方阵。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新提升,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成势见效,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6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亿元,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建成省级创新型县。城乡融合发展得到新提升,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三区”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六镇同城”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8%。生态文明建设得到新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达标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达到70%,创成全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改革开放水平得到新提升,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全面提升,外贸出口和直接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人民生活品质得到新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1%以上。县域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平安竹山、法治竹山建设取得新成效,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和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各类风险隐患可防可控。
总体产业布局
构建“56513”产业发展格局,壮大卫浴汽配电子轻工业、茶叶生猪食用菌农产品加工业、绿松石产业、水电光伏清洁能源产业、文旅康养产业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6家10亿元以上领军企业、50家亿元骨干企业、100家规上工业企业、300家“四上”企业,实现主板上市企业零突破。
主要工作任务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高质量的实力竹山。
做强优势产业集群。聚焦百亿级轻工产业集群,打造中西部卫浴产业之都。聚焦百亿级农产品加工业,建成竹茶集团产业园,引进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完成东方希望“1+N+5”生猪产业链布局。聚焦百亿级绿松石产业,打造名副其实的国际绿松石之都。聚焦百亿级清洁能源产业,打造全省清洁能源大县。聚焦百亿级文旅康养产业,建设文旅康养示范区。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整合各类资源资金,做大做强做优县属国有企业。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加快上市步伐。研究支持园区工业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鼓励车间作坊、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企业。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加快全省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推进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一体建设,加快布局5G、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县城和乡镇集镇5G全覆盖。强化科技创新应用。实施“百企千万”技改工程,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加快建设质量强县,鼓励支持企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县级孵化平台提等升级。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更高标准的宜居竹山。
建设宜居宜业宜旅县城。打造县域创新创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建成绕城一级路和城北开发区,加快鱼岭片区产城融合发展,拉开城市骨架,拓展发展新空间。盘活国际绿松石城、南门多业态产业园、上庸茶城等城市综合体。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西关、南门、桥东、大石沟等片区开发,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推动“三区”协同发展。支持竹房城镇带沿线7个乡镇做强产城融合区,建成“竹房神保”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支持南部4个乡镇做强生态旅游区,打造武当山至神农架旅游链接黄金廊道。支持西(北)部6个乡镇做强高效农业区。加快推进“六镇同城”。推进城关、潘口、溢水、麻家渡、宝丰、上庸同城化发展。坚持规划同编,产业同链,设施同网,服务同享,管理同策。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织密综合交通网,建成十巫高速南段、女娲山通用机场,积极争取合康高铁过境竹山。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全县一级路总里程达到120公里,实现80%以上行政村通公交。推进城区和竹房城镇带沿线乡镇天然气利用全覆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更高起点的富裕竹山。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5年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进以茶叶、生猪、食用菌等为主的五大农业产业链建设,打造一批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科技示范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村庄规划五年行动,高标准编制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按照国家3A级景区创建标准,统筹推进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农耕传承类村庄差异化发展。深入实施“擦亮小城镇”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更高颜值的美丽竹山。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域推行河湖长制和林长制,落实“十年禁渔”令,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提升县域环境质量。健全完善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常态化落实机制,强化城乡生活环境治理,持续巩固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成果,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深化“两山”实践创新。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和低碳村镇创建。
聚力深化改革攻坚,建设更高层次的开放竹山。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承接落实省委扩权赋能强县改革举措,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运行机制,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和湖北自贸区建设。加强与十堰周边产业园区协作,建设配套产业链项目,发展“飞地经济”。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实施宝丰卫浴汽配产业园、东方希望“1+N+5”生猪产业链、南山五福堂多业态开发、城北开发区、150万千瓦抽水蓄能、女娲山通用机场暨临空产业园堵河旅游带文旅康养等重大项目。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力创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清减降”行动,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
坚持保障改善民生,建设更高品质的幸福竹山。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教育布局,推进健康竹山建设,完善公共文化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建强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体系,持续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移风易俗。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竹山。
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消防应急和民兵基层规范化建设,完善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推进法治竹山建设。推进法治竹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建设过硬政法铁军。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健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创建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县。
全面从严治党
》》》》》 旗帜鲜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坚持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强用好各类意识形态阵地。
》》》》》 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加强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党务、村务、医务、警务、服务“五务合一”,积极争创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
》》》》》 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不断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大力选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统筹做好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使用。精准加强干部教育,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强化斗争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 扎实推进清廉竹山建设。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和纪委监督责任。健全完善监督体系,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坚持依规依法巡察,实现十五届县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打造“好正实优”的清廉竹山。
》》》》》 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不断完善县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