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1月8日在县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 王丽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经受疫情汛情双重考验,全力实施“一核两带三为主”[1],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2021年,全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亿元,年均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亿元,年均增长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6亿元,年均增长3.7%;固定资产投资148亿元,年均增长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亿元,年均增长15.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2万元、1.3万元,年均增长7.6%和9.2%。县域经济考核排名由全省三类县市第24位跃居第15位,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工作进位显著单位。
五年的时光白驹过隙,五年的奋斗战鼓尤鸣。回首相望,我们底气十足、信心百倍。
——这是众志成城攻坚拔寨的五年,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现代化竹山建设开启新征程。
脱贫目标如期实现。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累计整合资金65.5亿元,全面落实“五个一批”扶贫政策,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5万户,扶贫产业带动13.9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23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4.5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6年增长54.8%。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加大产业、就业和消费扶贫力度,全面启动6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
污染防治有力有效。高质量完成“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2],全面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投入9800万元一次性关停拆除7座小水电站,投资1.2亿元完成县城集中饮用水源迁建,取缔非法采沙场28家,整改各类环保督察检查反馈问题139个,禁捕退捕工作实现“四清四无”[3]。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4%,地表水和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土壤环境总体安全,森林覆盖率达67.99%,先后获评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湖北省森林城市、湖北省园林县城,入选全省“两山”示范县创建单位。
重大风险可防可控。政府债务风险保持绿色安全等级,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处于较低水平。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掘进,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持续加强,各类群众诉求得到及时有效回应。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建立起高效运转的指挥体系,落实“四早”要求[4],压实“四方”责任[5],在全市率先实现“三清两无”[6]目标。
——这是激情奋进革故鼎新的五年,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农业产业增量提质。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茶叶基地面积达27.9万亩,产业年综合收入达35亿元;“1+N+5”百万头生猪养殖循环产业[7]加速推进,宝丰深沟种猪繁育基地竣工投用;食用菌种植规模达2600万袋,中药材、烟叶基地面积分别稳定在5万亩、2.5万亩以上。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92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三品一标”[8]产品25个,农产品加工年产值突破85亿元,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工业基础更加扎实。新建光伏电站55座,全县水电、光伏发电装机近90万千瓦,清洁能源年发电量超过20亿度、产值达10亿元。绿松石产业纳入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宝源、竹玉、巴山、秦岭等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壮大,绿松石科创中心建成运营,培育市场主体近5000家,年综合产值达30亿元。引进卫浴汽配企业62家、投产57家,年实现产值8亿元,卫浴汽配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通济沟、鱼岭工业园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智能电子、服装服饰、食品加工等园区轻工业稳健发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64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4家、省级“两化融合”[9]试点示范企业3家,十堰精密新动力入围省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
现代服务业竞相发力。服务业在三产中的占比由2016年的35.8%上升至39%。旅游产业欣欣向荣,创建3A级景区9家,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亿元,分别是2016年的2.2倍、2.5倍。商贸流通繁荣活跃,限上商贸企业总数达67家,完成外贸出口4.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00万美元。电子商务遍布城乡,建成全国淘宝镇1个、淘宝村2个,抖音电商直播基地落地运营,全县电商年销售额达30.65亿元,创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发放企业贷款160余亿元,连续五年获评全省金融信用县。
——这是锐意进取蓄势聚能的五年,发展环境不断改善,重大项目投资实现新突破。
项目建设卓有成效。争取政策性项目178个、到位资金12.9亿元,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12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9个。上庸茶城、旺恒国际商贸城、城区交通EPC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十堰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女娲山通用机场、卓尔·中国绿松石小镇、交通基础设施PPP、南门多业态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连续两年获评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单位。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引进招商项目160个、总投资31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0亿元。卫浴汽配、智能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企业集群式落地投产,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卓尔、东方希望落户竹山。积极推进与汉江水利水电集团、黄河小浪底公司的战略合作,官渡天池岭抽水蓄能电站、潘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列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一事联办、不见面审批,政务服务机构县乡村全覆盖,依申请事项网办率达100%,累计减少行政审批和证明事项423项,省内通办、跨省通办事项达214项。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2条”以及支持绿松石、卫浴汽配、建筑业企业发展系列政策措施,落实“三重一联”[10]“局长进大厅”等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双千”[11]活动。累计减税降费4亿元,全县市场主体总数突破3.5万户。
——这是脚踏实地夯基垒台的五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十巫高速鲍溢段、十竹路、宝丰一级路、242国道上庸至峪口段、佑东路、得大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通车,全县公路总里程达4660公里,一、二级公路乡镇通达率分别达41%、100%。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开通城乡公交、客运班线164条,“村村通客车”实现全覆盖。先后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宜居宜业的城乡建设协调共进。纵横大道、经纬大道、人民路、十堰路、北大街等城市主街区改造升级,城西公园、南山公园、将军潭小游园、堵河生态体育公园相继投用。南山五福堂、上庸茶城等城市综合体成为县城发展新地标。实施东门、大街等5个片区棚户区和63个老旧小区改造,翻新改造农村旧房、危房11万间,累计受益群众5.63万户。建成2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便民利民的配套设施加快完善。治理中小河流4条,加固小型病险水库14座,建设高标准农田8.43万亩。新建流域规模水厂1座、集中供水工程171处,管网延伸360余公里。新建和改造输供电线路1719公里,建成5G基站165个、信号覆盖12个集镇。堵河廊桥、五福景观桥相继建成投用。
——这是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五年,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事业发展跨上新台阶。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新增城镇就业2.26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99.5%,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比2016年提高100%和40%,特困供养、高龄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妇女儿童保护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校外托管模式受到国家民政部充分肯定。
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完成县职教集团学校迁建、恒升小学新建等项目,支持南山五福堂、行知等民办学校建设,全县新增学位4500个。完成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搬迁,县医院内科医技楼、第二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基本完工,17所乡镇卫生院、244个村级卫生室全部达标,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全民阅读、免费看戏、公益放映、广场健身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全国舟钓路亚公开赛。久久为功推动文明创建,环境卫生整治、文明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文明守礼、崇德向善理念深入人心,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全国试点。高家花屋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女娲传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坚守初心固本培元的五年,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展现新水平。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见诸行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社区阵地建设不断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充分发挥司法、统计、审计等部门职能作用,不断规范决策程序、强化权力监督、严格公正执法,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累计办结人大代表建议760件、政协委员提案795件。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积极支持纪委监委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全力配合上级巡视巡察和各类检查督查考核评估工作。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等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新闻文艺、档案史志等各项事业实现了新发展,机要保密、机关事务、气象地震、邮政通信、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检验检测和供销、住房公积金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2021年,既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承上启下的历史交汇点,全县上下同心同向、苦干实干,实现了圆满收官和精彩开局。一是产业建设更加聚焦。围绕县委全会提出的“经济倍增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目标定位和“56513”产业发展布局[12],全力打造轻工、绿松石、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和文旅康养“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更加有力。二是骨干企业加速成长。全年预计新增“四上”企业64家、总数达到184家。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中小企业脱颖而出。三是投资结构明显优化。预计全年工业投资增长110%、占总投资的40%,民间投资增长105%、占总投资的65%,分别比2016年提高14.6和30个百分点。四是经济调度有力有效。紧盯年度倍增目标,建立周报告、周调度、月通报的经济运行常态化监测督办机制,对重要指标、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实施科学精准调度,全市项目季度拉练连续两次获评第三名,招商引资工作稳居全市前列。五是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集中力量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安全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排查整改隐患问题804个。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接种率达89%。成功抵御13轮较强降雨侵袭,实现了“六个不发生”[13]目标。
各位代表,五年的奋进历程蹄疾步稳,五年的发展成就精彩纷呈。我们一路风雨兼程、高歌猛进,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积极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历届政府班子打底奠基、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和衷共济、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向驻竹部队、驻竹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竹山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推动竹山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政治引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必须始终坚持产业优先,坚定不移聚焦茶叶、卫浴汽配、绿松石等主导产业,全力以赴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切实夯实县域经济底盘;必须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排座次,持之以恒争项目、抢进度、扩投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必须始终坚持务实笃行,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担当新的历史使命,这些宝贵经验值得我们继续坚持和大力弘扬。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质量还不够高,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较重;城乡建设管理还有明显不足,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有待加快;民生领域短板弱项还较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还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政府治理能力还需持续提高,部分干部担当不够、作风不实,表态快、落实慢,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阶段,也是竹山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国家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重大战略;省委启动实施县域经济发展“三百”战略[14],并把竹山纳入“竹房神保”城乡融合发展组团[15]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市委提出“倍增在县域”,强调“主攻工业、做强园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走好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之路,这些都将为县域经济突破性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特别是县十五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总体工作思路,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廓清了思路、明晰了路径,营造了比拼赶超、跨越发展的强大气场。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只要我们把准发展大势,保持战略定力,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就一定能够开创竹山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和县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项目兴县、开放活县,深入推进“做优县城、做强三区、振兴全域”区域发展布局和“56513”产业发展布局,全面建成“经济倍增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竹山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围绕“经济倍增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定位,建成“竹房神保”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绿色产业聚集区、文旅康养示范区、精神文明引领区。到2026年,主要经济指标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倍增,跻身全省同类县市第一方阵。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6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力争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年均增长11%以上。
——主要约束性指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一)坚定不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县城扩容提质工程。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县城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精准定位,高标准规划,全力建设城北绿色低碳经济产业园区,通过沿北环路扩展城市功能空间,对接拓展老城区功能,以生态营城理念推动城市发展,带动城北区域由农业型向现代工业和生态服务型转变,疏解老城功能和人口,促进核心城区快速发展。加快建设鱼岭片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实施西关、桥东、大石沟等片区开发,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刷新城市颜值、提升城市品位,积极争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幸福之城。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实施“六镇同城”建设行动,坚持“规划同编、产业同链、设施同网、服务同享、管理同策”,加快推进城关、潘口、溢水、麻家渡、宝丰、上庸同城化发展,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8%。支持竹房城镇带沿线文峰至擂鼓7个乡镇,立足产业基础、人口规模优势,合理布局、一体推动卫浴汽配、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建设,做强中部产城融合区。支持上庸、深河、官渡、柳林等乡镇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生态优势,建设武当山-堵河-神农架黄金旅游廊道,做强南部生态旅游区。支持秦古、得胜、大庙、竹坪和双台、楼台等乡镇发挥农业特色产业优势,提升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做强西(北)部高效农业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足用好移民后扶、对口帮扶等政策,系统推进“一主两大四特”农业产业[16]发展,大力实施农业企业“1135”培育工程[17],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积极发展智慧农业,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二)坚定不移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做强五大产业集群。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方向,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树牢“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理念,全链条培育卫浴汽配、智能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建成年产值200亿元以上的轻工产业集群。有序推进绿松石矿权设置和投放,探索建立绿松石企业、商户整合联建管理运营机制,积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建成年综合收入100亿元以上的绿松石产业集群。抓好茶叶、食用菌、生猪等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建成年综合产值17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全力推进实施官渡天池岭抽水蓄能电站、潘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持续发展光伏产业,建成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提档升级连接神农架、重庆等地旅游公路,支持核心景区开发,全力打造竹房绿色度假养生带,建成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文旅康养产业集群。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推进“个转企、小进规、规改股、股上市”,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积极构建“6513”企业梯队。推进全域科技创新。大力实施科创能力提升行动,加大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投入,引导政策、资本、人才、信息等各类要素加速聚集,提升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创成湖北省创新型县。
(三)坚定不移挖掘和释放市场需求潜力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抢抓国家系列政策机遇,抓紧谋划实施一批强基础、补短板、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力争储备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5000亿元、转化率达到30%以上。深入实施交通强县战略,以西线和南线为重点,构建“两轴五纵四横”[18]立体交通网,确保国省干线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所有通村公路升级为双车道、一级公路覆盖60%以上的乡镇。全面补齐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短板,实施标准化流域水厂建设、堵河干流及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加快中低压配电网改造升级,推进乡镇集镇天然气利用全覆盖,5G信号辐射80%以上行政村。充分发挥消费基础作用。主动适应消费多元化趋势,提档升级吃穿用、住房、汽车等实物消费,提质扩容教育、文化、旅游、健康等服务消费,提速发展网络、智能等新兴消费。高标准打造一批专业市场,建设宝丰、秦古、得胜、官渡等乡镇商贸中心和竹坪、大庙、双台、柳林等边贸口子乡镇,不断激发农村消费市场活力。
(四)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生态环境刚性约束。加快推进县乡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等管控边界。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耕地面积保有量不低于5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45万亩的底线目标。坚持“亩产论英雄”,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严格执行“十年禁渔”令,加强堵河源、圣水湖、九女峰等自然保护地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70%,创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森林城市。持续保持污染防治高压态势。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健全完善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常态化落实机制。强化工业废气、露天扬尘等专项治理,秸秆基本实现全利用。加快推进长江大保护、城乡垃圾污水收集处理、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99%以上,城镇垃圾焚烧处理率达70%以上,逐步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探索碳汇交易[19],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现代金融、森林康养、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推动采矿、制造、建筑等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广泛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试点建设和低碳村镇创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50%以上。
(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高质量完成省委扩权赋能强县改革任务,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证照分离”全覆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标杆县,新增市场主体2万家以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建立健全县属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培育壮大国有企业,信用评级达到AA等级,全县国有企业资产总规模达到1000亿,主板上市企业实现零突破。着力提高经济发展外向度。围绕“56513”产业发展布局,强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争引进重大项目150个、到位资金180亿元,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产业发展专业人才200名以上。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贸流通企业,实现外贸出口50亿元以上。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努力将竹山打造成鄂西北区域性物流中心。深化与石景山区、襄州区协作关系,健全高层定期联席会商机制,抓好产业转移、项目互助和园区共建,发展“飞地经济”[20]。
(六)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内涵,建设教育强县。实施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21],加快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运行。深化拓展“十星级”文明创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高标准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擦亮竹山地域文化品牌。实现更有温度的社会保障。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加快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稳步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保障水平,不断加大养老、育幼、殡葬等基础设施投入,确保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85%以上。营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强化安全生产执法和隐患排查整治,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实施“八五”普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积极创建第一批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入开展“三查三保”“四大四包”专项行动,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积极探索推进“互联网+基层治理”新模式,加快全省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
三、2022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建设“经济倍增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的强基之年,唯有起而行之、勇挑重担,方能不负韶华、不辱使命。我们将毫不动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工作要求,提高工作站位、提高工作标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发扬“主动作为、勇于担当、马上落实”的工作作风,以“开局即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奋勇争先、奋力拼搏,系统谋划好、精心实施好明年各项工作,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12%以上;主要约束性指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围绕以上目标,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培育壮大实体经济,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加快优势产业集团化发展。编制完成绿松石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产品品类分级和溯源体系,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力争新增绿松石限上商贸企业10家、实现全产业综合产值40亿元以上。加快组建竹茶产业联盟,推动全县茶叶基地、企业、品牌等资源有效整合,探索建立技术标准,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建成竹茶产业园、茶文化交流展示中心,茶叶产业实现综合产值37亿元以上。咬定“1+N+5”生猪全产业链建设目标,加快东方希望溢水饲料加工厂和涧沟梁、白沙河等育肥基地建设,启动实施生猪屠宰、冷链物流、肉制品精深加工等配套项目,力争出栏生猪20万头、实现综合产值9亿元以上。大力推进卫浴汽配标准化厂房建设,完善园区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配套设施,力争引进卫浴头部企业,新签约卫浴汽配关联企业40家、投产30家、进规20家,实现产值40亿元以上。做好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全力争取潘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
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业联动式发展。探索推进以“旅游+”为引领的“多规合一”,按照县城4A级、乡村3A级景区标准,编制《竹山县全域旅游规划》。依托国有文旅投资公司,加强对旅游资源、资产的管理和运营。积极引进投资主体,加快九女峰、圣水湖、西关街、女娲山、武陵峡等优质资源开发利用,启动洪大旅游路、环库旅游路及沿线景观带建设,支持梅花谷等景区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构建“一轴七组团”[22]旅游格局。提升基础设施等级、完善服务设施配套、丰富旅游经济业态,全力打造麻家渡绿松石小镇、上庸水上运动小镇、官渡秦巴民俗风情小镇和龙井、总兵安等一批特色旅游村镇。加强文旅品牌宣传推介,开发系列文创产品,筹备举办绿松石文化节、茶叶采摘节、腊梅文化节、卫浴博览会和路亚舟钓等系列活动。建立健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机制,扩大客源、提升人气,力争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8亿元以上。
加快新兴服务业突破性发展。鼓励实体经济发展线上业务,支持抖音电商直播基地跨品类发展,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力争电商交易额达到35亿元、增长10%以上。新建一批农村物流网点,谋划实施宝丰物流分拨中心及县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探索建立园区物流专线配送长效化运行机制,加快完善乡村物流体系。加强金融服务能力建设,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加快推进农担贷、再担贷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大力培育家政服务、文化创意、大健康产业等,力争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0%以上。
(二)聚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抬高持续发展底板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强化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精细化落实,加大项目谋划、争取力度,力争新入库项目120个、向上争取资金2亿元以上,实施重点项目20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以上。以项目周调度、月开工、季拉练等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女娲山通用机场、十堰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十巫高速溢水至镇坪段等省市重大项目,加快卓尔·中国绿松石小镇、东方希望生猪养殖循环产业、兴坤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松吉电动车(二期)、秦巴钡盐技改扩能等重点产业项目和346国道潘口河至五房沟段改扩建、沧浪大桥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启动绕城一级路建设,全力争取合康铁路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兴竹、城投两大国有公司AA信用评级,加快实施PPP[23]、EPC[24]项目,创新F+EPC[25]项目建设新模式,拓宽项目融资渠道。
全力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质效。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围绕卫浴汽配、智能电子、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引进项目30个、到位资金45亿元以上。坚持招大引强,聚焦“专精特新”,积极发展与大型央企、国企的战略合作,瞄准上市公司、行业百强,实施点对点精准招商,引进头部企业、总部经济、产业链关键项目3个,力争投资3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实现零突破。加快与卓尔、上海东方希望、南山五福堂公司深度合作,加强与萧氏茶业、安徽中钢联等公司沟通对接,积极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经济贡献率高的优质项目。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清减降”行动[26],全力打造“办事不求人”政务服务品牌。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力争在新三板、四板股权交易场所挂牌企业达到20家,培育上市后备“金种子”“银种子”企业5家以上。认真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20条措施”,实行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面完成转供电改革任务,帮助中小微企业降成本、减负担。积极落实“武当人才卡”制度,健全完善招商引资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和留住人才。深化“互联网+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最大限度减少执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持续推进“双千”工作,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办证、融资、用工等方面困难问题,让企业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
(三)聚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城乡一体化建设基础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财政资金统筹和保障,切实加强扶贫资产项目管理。建立防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围绕主要指标实时监测、快速响应、精准帮扶、动态清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多途径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充分发挥国家烟草专卖局、省委宣传部、中国地质大学等帮扶单位作用,加快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高标准打造城关刘家山、溢水何家湾、麻家渡集镇、宝丰龙井、擂鼓西河、秦古秦家坪等6个乡村振兴示范区。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粮食、经营主体提升三大工程,加大农机和农技推广服务力度,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20万吨以上。落实茶叶、生猪、食用菌、竹产业、粮油等重点农业产业链长制,完成溢水农产品加工园、宝丰五福山水农创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培植现代农业示范园2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个以上。
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围绕做优县城、建成景城,加快南山公园(三期)、明清大桥、卓尔·竹山客厅等核心城区项目建设,启动城北、西关等片区开发,完成20个老旧小区、3258户棚户区改造任务。持续推进市政道路“微循环”、空中“蜘蛛网”等改造,常态化开展“两违”治理行动,新建充电站75个、新增停车位252个。实施“擦亮小城镇”行动,分批推进麻家渡、宝丰、擂鼓等试点乡镇建设任务。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新建“四好农村路”150公里、改造危桥15座,启动竹坪、大庙、溢水、双台4个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提档升级输配电线路130千米,新建5G信号基站150个。
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规模。继续做好农村“三资”清理审计,有序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力争综合化解率达到30%以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各30家以上,支持农民参与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分享更多增值收益。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差距,支持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农民工返乡入乡创新创业,鼓励农村居民进城购房置业,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
(四)聚力生态环境保护,厚植绿色生态优势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建筑施工、渣土运输、道路扬尘治理措施,强化车辆管控、油烟整治,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确保空气质量持续走在省市前列。启动宝丰汽配卫浴产业园污水处理厂新建项目、邓坪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提档升级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配套延伸,强化堵河沿线排污口监测管控,坚决杜绝超标排放、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完成文峪河流域硫铁矿区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和城关、宝丰垃圾填埋场应急整改项目,实施县建筑垃圾消纳场和餐厨垃圾处理站建设,新建垃圾中转站3个,城区和集镇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进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持续巩固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成果。
加快生态保护修复。实施秦古、溢水绿松石矿山弃渣治理和霍河下游水生态修复等工程,严格规范采砂管理,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人工造林5.2万亩,大力实施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保护、林相改造等工程。加强城市绿化、口袋公园、森林廊道等建设,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9平方米以上。争取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通过审批,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积极推进“两山”示范县创建。抢抓国家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等政策机遇,谋划争取一批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重点项目。加快实施绿色矿山、智慧矿山建设,推进特色经济林、花卉苗木等产业发展,完成竹林基地改造5万亩,林业总产值达33亿元以上。加快九华山、太和梅花谷森林康养基地和圣水湖旅游度假区建设。深化林地流转、森林保险等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五)聚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扩大民生建设成果
扎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就业创业培训,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实现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00人以上。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9%,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6万人以上。严格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政策,不断提升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兜底保障水平。启动“海川·颐园”高端医养结合、南山五福堂智慧养老和得胜镇敬老院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发展,启动县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火葬场建设项目,完成167个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落实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各项任务,持续强化校园安全整治,扎实推动“双减”[27]工作落地见效。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快推进南山外校高中部、县特校建设,启动竹山二中迁建和明清小学、县实验幼儿园改扩建工程。深化与中国地质大学、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培养珠宝玉石设计营销、茶叶生产加工等专业技术人才200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次以上。
加快健康竹山建设。大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强化县中医院中医康养、妇幼保健院特色专科建设,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县医院内科医技楼及附属工程、传染病救治中心、第二人民医院建成投用。健全完善分级诊疗机制,积极发展远程医疗,县域就诊率达90%以上。强化医保基金监管,落实重大疾病医保支付、门诊费用跨省结算制度。通过乡镇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引进专业医学人才10名,培养“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120人以上。扎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持续抓好疫情防控,统筹落实常态监测、“人物地”同防、多点触发等措施,加快推动疫苗接种全覆盖。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发挥秦巴文化艺术中心、县科技馆、县体育中心等阵地作用,经常性开展文艺汇演、科普教育、文化研讨、体育赛事等活动。深入实施“双活化”工程[28],加强高家花屋、文庙等重点文物保护利用和堵河剪纸、皮影戏等非遗传承,积极推进红色文化、上庸文化、女娲文化、十星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传承发展。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建设15处运动场地及健身设施,逐步形成“15分钟健身圈”。
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竹山。加强党管武装和民兵基层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对24个尚未整改到位的安全隐患问题实现销号清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做好消防、地质灾害、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安全防范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深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优化整合便民热线,推动群众诉求高效归集、科学梳理和分类处置。加快推进数字乡村、智慧竹山建设,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抓好金融、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建设忠诚可靠的政府。自觉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高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确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推动省市党委、政府和县委决策部署落地落细。
(二)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建设公正守信的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始终。完善工作规则,规范运行管理,严格执行“三重一大”[29]集体决策制度,言出必行,信守承诺。自觉接受各方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深化政务信息公开,加快政务数据资源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整合利用,建设“城市大脑”,打造“数字政府”,让权力公开透明、阳光高效运行。
(三)始终坚持施政为民,建设担当有为的政府。强化宗旨意识,聚焦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恪尽职守、担当作为,主动置身事中,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重心往下移,把群众当家人待,把群众事当家事办,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进一步转思想、转理念、转作风,大力营造想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浓厚氛围,在推动发展、为民服务的主战场,争当躬身实践、功成在我的“干将”,敢下深水、敢想敢干的“闯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猛将”。
(四)始终坚持勤政廉政,建设务实清廉的政府。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着力建设政治生态好、用人导向正、干部作风实、发展环境优的“清廉竹山”。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督查问责、跟踪问效,坚决整肃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精简各类文件、会议、活动,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厉行勤俭节约,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削减低效无效支出,用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苦日子,换百姓和企业过好日子。
各位代表,时光不负奋斗者,长风万里启新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握历史接力棒,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坚持不懈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凝神聚力、真抓实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竹山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 释
1. 一核两带三为主:以大城区为核心,竹房城镇带、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为两带,脱贫小康为主责、产业强县为主题、生态立县为主线。
2. 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湖北省从2018年开始用3年时间推进“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四项重大生态工程。
3. 四清四无:清船、清网、清江、清湖,无捕捞渔船、无捕捞网具、无捕捞渔民、无捕捞生产。
4. “四早”要求: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 “四方”责任: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
6. 三清两无:确诊病例清零、疑似病例清零、密切接触者清零,确诊病例无死亡、医护人员无感染。
7. “1+N+5”百万头生猪养殖循环产业:1个生猪养殖循环产业基地,N个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猪繁育场,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生猪屠宰、冷链物流、肉制品加工等5个产业链配套项目。
8.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9. 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10. 三重一联:服务重点民营企业、重点项目(产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联系乡镇、村。
11. 双千: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产业促发展。
12. “56513”产业发展布局:壮大轻工、绿松石、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和文旅康养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6家10亿元以上领军企业、50家亿元以上骨干企业、100家规上工业企业、300家“四上”企业。
13. 六个不发生:不死人、不溃堤、不垮坝、不内涝、不断路、不断水。
14. “三百”战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在全省实施县域经济发展“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战略,力争实现“全国百强县”数量中部领先、位次前移,实现五十强零的突破。
15. “竹房神保”城乡融合发展组团:省委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发展布局,其中北翼“襄十随神”城市群,重点建设“襄宜南”宜居生活和都市休闲组团、“丹河谷”综合产业集聚和生活服务中心组团、“竹房神保”城乡融合发展组团、“随枣”一体化发展组团。
16. “一主两大四特”农业产业:以茶叶产业为主导,以生猪为主的大畜牧产业、以菜籽油和木本油料为主的大粮油产业,以食用菌、中药材、烟叶、竹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
17. 农业企业“1135”培育工程:重点培育1家国家级、10家省级、3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500家以上。
18. 两轴五纵四横:两轴:竹房城镇带发展轴、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发展轴。五纵:281省道化口大桥至城关段;由双台三关沿242国道至柳林白河口,接282省道经洪坪至神农架大九湖;由双台平顶经县道南银线(双台南口至银矿)、松两线(溢水松树至上庸两河口)至圣水湖;229省道得胜界岭至擂鼓田垭;238省道北延经竹坪宽坪至大庙铁炉沟接陕西界。四横:由文峰界山沿346国道至擂鼓接317省道至竹坪东垭子;由楼台安坪经双台茅塔寺至得胜文峪河,经229省道至得胜集镇接451省道至大庙大营盘;由上庸新建堵河石门大桥经242国道至三转湾,接454省道至房县巨峪;318省道官渡小河至竹溪云雾垭段。
19. 碳汇交易:指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地区或企业,以抵消其减排任务而获得收益的市场行为。
20. 飞地经济: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21. 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着力解决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病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使人群发病率、致死率和疾病负担明显下降,为健康湖北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2. 一轴七组团:“一轴”指以堵河干流和242国道—281省道(十竹路)形成的廊道为区域交通轴线;“七组团”指以堵河源生态画廊、武陵峡•桃花源农耕隐逸文化、九女峰天然氧吧养生、圣水湖休闲度假、城区秦巴民俗文化和珠宝玉石观光、女娲山寻根问祖、十竹路美丽乡村构成的七个旅游组团。
23. 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
24. EPC: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25. F+EPC:指工程总承包单位承揽整个建设工程的融资、设计、采购、施工。
26. “清减降”行动:清文件、减审批、降收费专项行动。
27. 双减: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8. “双活化”工程:十堰“历史名人活化工程”和“历史文化活化工程”。
29. 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