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继华 李丹阳
大山无言,却承载着乡村振兴梦想;阡陌无语,却蕴含着驻村帮扶真情。
在潘口乡魏沟村,每当提起“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湖北幼专”)这个名字,当地群众总是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纷纷为这一真帮、真扶、真情、真带的好“娘家人”点赞。
魏沟村属于潘口乡边远山村,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2711人,是山区人口大村。村内丫角山绿松石品质优良,堪称绿松石“果冻料”王冠。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绿松石、茶叶、食用菌产业,2018整村脱贫。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何在现有良好基础上找准发展突破口,实现村庄由“大”向“强”的转变?这成为湖北幼专定点帮扶工作中亟需答好的一张乡村振兴“考卷”。
自定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湖北幼专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在帮扶村砥砺深耕,用脚丈量民情,用心关注民生,用勤解决民困,用实际行动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贡献高校力量。
真帮——从做强乡村文化入手
乡村要振兴,文化须先行。为打造魏沟文化品牌,做优做强乡村文化,湖北幼专驻魏沟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程琳充分发挥学校文化人才优势,从党建引领主题文化墙入手,先后制作形势政策宣传栏、乡村振兴宣传栏,在村口悬挂以党的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宣传刀旗。同时,驻村工作队还与村委会完善了村情简介,设计了村校共建“美丽魏沟”文化标识和“三绿产业”专利标识,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文化软实力得到了提升。
真扶——从优势产业帮带发力
农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魏沟村现有茶园1700亩,直接带动506户农户增收,是该村管长效致富产业。程琳带领工作队,多次到茶叶基地和农户家中走访调研,了解到大多群众都有种茶习惯,因没有茶叶加工厂,茶农多采取小作坊制作,导致品质参差不齐,附加值低。程琳及时向湖北幼专校委会反映,争取到10万元的帮扶资金,省财政还配套了10万元的帮扶资金。有了资金,程琳带领工作队踏遍魏沟村山山水水,积极协助村委会商定茶叶加工车间建设相关事宜。在短短的3个月,完成了茶叶加工车间的选址、设计、场坪建设。下一步将启动厂房建设,确保在春茶采摘之前,茶叶加工车间投入使用。
真带——从基础设施改善着手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解决山区群众的民生难题,是群众的迫切期待。魏沟村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湖北幼专驻村帮扶以来,聚力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下“深”功夫。学校累计投入资金近5万元,优化美化亮化村容村貌,改造村委会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便民服务箱;制作户外大型立杆宣传广告,更新室外公示宣传栏,添置电杆文化刀旗,制作乡村振兴文化墙等;添置篮球架、乒乓球、羽毛球等文化体育器材,建设村民健身娱乐场所;设置便民服务箱,集中采购一批五金工具、水管热熔器、千斤顶等常用工具供村民免费借用。
一项项惠民实事,让群众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也让群众的“幸福指数”一路飙升。
真情——关心关爱农村困难群体
人间寸草心,最美帮扶情。湖北幼专驻村工作队始终把困难群众的冷暖挂心上。魏沟村70多岁的范文贵夫妇,患有多种疾病,日子过得很清苦,程琳自费给老人添置了衣被等。为了帮助更多的脱贫监测户、边缘户,程琳联系省内两家民营企业为村里捐赠帮扶资金1.5万元和棉衣棉被等爱心物资。
“村里大小事,程琳都记心上。”村民郭声英夫妇因家庭琐事闹得不可开交,即将走向婚姻破裂的边缘。程琳带领工作队员,三番五次登门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重归于好。为帮脱贫边缘户、监测户解决学生入学难问题,程琳积极向校领导争取,累计为魏沟村37名中职以上学生落实了国家“雨露计划”;还帮助魏沟村3名脱贫户学生上大学,其中两名学生在湖北幼专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