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中国地质大学紧握“接力棒”,接续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开展一系列的结对帮扶活动,助力秦古镇小河村乡村振兴工作。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国地质大学驻村工作队从发展村级特色产业入手,将茶叶、五味子及种养殖产业作为该村致富的支柱产业和发展方向,投资10万元帮助该村创办了小河村五味子专业合作社。秦古镇小河村欣庆农业合作社社长袁怀明说:“在地质大学各位扶贫队员的积极联系和促成的情况下,我们欣庆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今年5月份注册成立。”
如今,小河村246亩五味子种苗已全部栽种,将带动53户村民增收。除了中药材产业,驻村工作队还扶持该村食用菌产业,协助该村成立食用菌农业合作社,捐赠30万元予以帮扶。五年来,先后投入资金80万元,支持5个种养殖合作社做大做强。中山云雾茶合作社社长陈世泽说:“他们对我们这里的扶持力度比较大,无论是从技术方面以及这个资金方面,给予了很大支持。”
绿松石产业是秦古镇的支柱产业,为让这一产业助农增收致富,工作队邀请珠宝学院玉雕师进行绿松石毛料加工培训,提高群众绿松石加工技艺,增加产品附加值。
民生实事抓在手,群众冷暖挂在心。小河村刘家凸生态环境脆弱,存在严重的山体滑坡隐患。工作队对滑坡点防治进行项目申报,得到了省国土资源厅批复,获得300万元搬迁安置款,地质大学又配套10万元资金进行测量、选址。如今,刘家凸的村民全部搬进新房,彻底摆脱滑坡隐患威胁。秦古镇小河村村民蒋天朝说,真心实意的帮助我们,现在我们住房条件,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为支持教育教学工作,工作队积极联系附属学校对口帮扶秦古小学和幼儿园,启动五年帮扶计划。五年来,开展送教到基层14次,组织参观学习27次,捐赠办公用品、体育器材累计25万元,组织捐款5万元。秦古中心学校校长王启华说:“后期中国地址大学附属小学还将继续实施对口帮扶,重点倾向于我镇新建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帮扶。”
从衣食住行到“急难愁盼”,中国地质大学驻村帮扶以来,用一件件实事,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