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茜(yán xī),乃竹山方言,书名香荽、芫荽也,是本地有名的调味菜,堵河之畔处处盛产,乡民甚喜之。
芫茜,可以从阴历七、八月份点撒,注意保潮,浇施一定的肥水。因太阳的直接威力,沃土很快失去了水份而变结,把芫茜种在泥土中致死则白白耗费了人力与种子,不可取也。所以要有保墒措施,诸如稻草、玉米杆之类覆盖其面,不出一星期,就可见白白的小芽从土中冒了出来,那你赶快取走覆盖物,让小苗重见天日,不几个日子,他们就整齐地列了队形,规则地仰视天空。我有次因有事耽误忘记掀草,致使小芫茜一出土根根如白针,见到过火的太阳无法忍受煎熬而夭折,太可惜了呀!吃一堑长一智,在后来的日子里,只要点撒后定要多长个心眼来,免得误了芫茜众生,空悲切。在点前,我无意之中捏揉芫茜种,竞发现他们圆圆的个子散发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末吃芫茜,早闻香气。不信你也闻闻!
芫茜出世后,要防止过热残暴地裂开了土,宜在日落西山之时喷洒些清水,多洒些时日,让他们吸取土壤的营养,增强机体适应自然之能力,抗病之勇气。当然因地而异,不可以偏概全。
随着时间的推进,在芫茜长到大约1寸时,就可以施肥了。当然最好的是农家肥。用清肥水浇洒,既提苗又保温保潮,长出的芫茜很香不说,还是无公害绿色蔬菜,真是一举多得。
芫茜生长得很慢,不像大白菜茁壮成长,更不是葫萝卜向下长得很长,他们只是长在地下约寸把深的土壤中,若是泥土不松,他们的根不会扎得很深,便于毫不费力地拔起。
十月中旬前后,开始下霜。清晨冷风习习,霜粒在芫茜叶上结上了簿簿的一层冰晶,让这类似枫叶的芫茜远远地望去,好像天女撒下什么纯白的织物缎锦,煞是可爱。等到中午时分,冬日的阳光明媚,温暖了冰霜,化作晶莹剔透的小水珠,滋润着芫茜的茎和叶。有些不胜寒冷,冻得粉红,香气倒是愈发浓了。看到郁郁葱葱的芫茜,心中高兴的劲儿,不亚于喝了几杯本地浓烈的酒。每逢周末,采一把芫茜回家,选、洗、切之后,趁油八成热放入辣椒再次调入芫茜,配上佐料,精制而成芫茜辣子,则成了吃米饭的上等好菜,啊,真香,难得!在做其他菜肴时放进芫茜,又别具另一番口味,另一番情趣;芫茜又可和其他蔬菜清炒,蔬菜多了几份香甜与甘美;若是做牛肉、羊肉火锅,芫茜是必须品,少了芫茜,则索然无味,不可入口,真可谓是天地间的绝配。妙,妙,妙不可言;妙,妙,妙不胜收。吃则不可贪嘴,多则香味过浓;也不可少品,少品不出味儿,难存记忆。把握方寸,把握火候,取而食之,味则久留口中,久久难以释怀。
细想来,芫茜集了夏的热烈,冬的洗礼;采日月之精华,取晨露于一身,聚冰火一重天,香气四溢,是大自然的精灵,是上帝对人的恩赐,我们享受当之无愧。
芫茜又香了,隆冬又近了,新春在向我们欢快地招手。 (作者单位:秦古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