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17 日,官渡镇兆华山野菜公司刚从车间下线的产品,就被工人装箱、搬运上车,发往十堰、武汉等地销售网点。像兆华山野菜公司一样,该镇秦巴民俗博物馆旅游开发公司、土蜜蜂养殖合作社、林果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专注农产品加工、转化,使之在家门口变为俏销商品。
近年来,官渡镇立足广阔山场、良好生态,通过政策扶持、培植大户,实施农企对接、孵化名品,发展烟叶、药材、野油菜、核桃、魔芋等农特种植1.7万亩,培植土蜜蜂养殖大户350家,建成万尾娃娃鱼繁育基地,开发农产品20多个,特色产业每年带动农民增收4000万元以上。
依据特色产业发展实情,该镇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之路,实施“千人创业行动计划”,组派干部、产业大户外出学习,培植种植、养殖大户500多个,成立林果、土蜜蜂养殖等4家专业合作社,催生秦巴民俗博物馆旅游开发公司、大溪河水产养殖等7家企业,锻造种养、加工、销售紧密相连、利益攸关的产业链条。
“过去小商贩收购蜂蜜一公斤30元,现在庸巴源土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收购一公斤70元,经过提纯、包装后一斤能卖200元以上。”去年,百里河村谢朝元养殖土蜜蜂39箱,采摘蜂蜜200多公斤,仅此一项增收1.5万元。今年,该村在镇上帮扶下,从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土蜜蜂养殖可增至500箱以上。
该镇以培育精品名牌为追求,帮扶企业、专业合作社注册“驴头峡”、“秦巴源”、“庸巴源”、“秦巴桃花源”、“驴头峡神农野油菜”5个商标,新增农产品包装18个,打造农产品走向大市场的“绿色通道”。如今,该镇种养、加工的野油菜、魔芋、核桃、猕猴桃、土蜜蜂等农产品,穿上“漂亮新衣”走出偏远深山,销往全国市场,商品转化率达50%以上。(黄治荣 张静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