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学后,很多同学都在谈论家乡的美食,从他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中,可以看出大家都对家乡美食充满无限的向往。作为来自鄂西北偏远山区竹山县的我来说,也有同感。对比起来,我家乡的水煎包很普通,提起它大家表示并未听说过。即便如此,我还是更愿意描述它。
我的家庭并不富裕,小时候,父母每天都要早起晚睡地奔波操劳,有时来不及为我做早餐,便在街口的铺子里买一个水煎包,对当时的我来说,这已经是非常丰盛的早餐了。
街口的水煎包铺子,是一家主营早餐的小饭店,门面并不宽敞,里面仅容得下两张桌子,每天早上都要在街上临时支几张桌子才能容得下食客。儿时的我并不觉得这家店有什么新奇之处,小镇虽说经济落后,但是这样的小店还是寻常可见的。时光流逝,多年之后在一本地方志书记载中得知这家店是小镇最后的一家水煎包铺子时,我只能轻叹当时没有看出小店的不寻常之处。小店的门上悬挂着木质的招牌,这或许是它唯一区别于其他店铺之处了。只可惜宽宽的招牌已经完全被黑色的污渍层层覆盖,店铺的名字隐隐约约,而店主人似乎是有意如此,从不去做招牌的清洁工作,让它平凡永存。
5毛钱一个的水煎包在许多人看来显得寒酸,不值一提,却是我儿时难得的佳肴。水煎包色泽金黄,一面脆酥,一面松嫩。出锅的水煎包不粘不破,里软外酥,摆在盘里,一次又一次地勾起我的食欲,为我那贫困窘迫的童年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
做水煎包的店主算得上是个手艺人,看着那破旧不堪沾满污渍的油桶,便知晓这活并不轻松。店主是一个五十岁左右,满脸沧桑,身材臃肿的女人。在我记忆中,她几乎永远都表情严肃,忙于劳作,一直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后来我们搬了家,而后又离家求学,更无与店主交谈的机会。每每想到故乡的水煎包,便对主人充满一种崇敬之情。
在外地读完高中后回到家乡,我原打算重温一下吃水煎包的回忆,但是因为家庭琐事,居然完全忘却了。那日偶然走过那条街道,方才记起这件事。那废弃的油桶依然竖在店门口,满是污垢的招牌照旧悬在门上,可是往日那蒸腾的热气,嗤嗤的声响已然了无踪迹,小店不再经营水煎包了。我走进店铺,穿过众多食客,去寻找那位女店主,却没能如愿,小店已经换人经营了。缓缓走出店铺,深深的失落感袭上心头,莫名的酸楚使我感慨万千。
人们在关注家乡风物时,往往把目光投向那些光华艳丽的事物,希望以它展示家乡之壮美,亦能借此带来自豪感。对我来说,水煎包那么俗不可耐,可我愿意分享关于水煎包的种种记忆,我会毫不吝惜,知无不言。
虽然关于水煎包的故事结局让人心酸,水煎包本身说来也难以吸引同学们的食趣,但它却是我生活中一种记忆,一种生活符号,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家乡的变化多不胜数,为旧时家乡所唱的挽歌里,对特色小吃的怀念恐怕是最为悠扬的一首。写到这里,我脑子里不断浮现的就是儿时在那晨光熹微之时,路过小店看见的店主劳作的身影,蒸腾的热气,嗤嗤的声响……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大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