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4年12月20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心塑造新生活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0日  查看次数:次  
  

  精神病,一个多么刺耳的词语;精神病患者,一群需要关爱的社会弱势群体,但是,又往往是一个被人遗忘的群体!提起精神病人,人们的心中总会浮现一幅恐怖的形象: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目光呆滞、龇牙牙咧嘴、喃喃自语着不可理喻的话语……
  可是,偏偏有那样一个群体,她们天天与“疯子”打交道:服侍精神病患者的吃喝拉撒,与他们交流,用天使般的微笑,安慰鼓励他们走出心灵的阴影……她们就是竹山县精神病医院护理工作者们。
给病人洗澡理发
  竹山县精神病医院自建院以来,始终坚持优质服务第一的原则,通过开展“假如我是一名精神病患者,我需要什么?”“假如我的亲人是一名精神病患者,我会怎样对待他?”等专题大讨论,增强职工医风医德教育,以亲情理念激发工作人员的热心、细心、爱心。
  竹山县精神病医院现有护士15名,其中女护士14名,男护士1名。女护士们经常不忌性别、“颜面”,干着常人无法忍受的事情。
  “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个特别需要爱和温暖的群体,护理他们要比护理一般病人更加细心。”护士长朱静波经常提醒护士姐妹们。在这里工作的护士,要有责任心,更要有爱心。不仅给病人打针送药,还要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起居,给他们理发、刮胡子,帮助自理能力差的病人洗澡、洗衣。去年7月,一个外来的“武疯子”,在麻家渡镇某商店抢东西,并打伤店主,被警察护送到竹山县精神病医院。高温天气,病人还穿着夹克,浑身臭味刺鼻,头发上、衣服上、身体上污垢沉积,无法近身。朱静波和当班护士叶绍霞一起将其带到澡堂,花了近2个小时才把他身上的污垢清洗干净,并把提前从自己家里带来的旧衣裳给病人换上。然后拿工具帮病人理发、刮胡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体体面面,送进病房。有个男病人精神发育迟滞(智能低下),27岁了智力却只相当于3岁孩子,打伤人、烧房子都不知道对错。刚入院时屎尿到处拉,经常一丝不挂在走廊里跑。护士除跟在他后边收拾“摊子”,还不厌其烦地对其进行教化训练,按时喊他吃饭,定时照顾他睡觉,拉他上厕所,慢慢让他学会了一些生活中的“规矩”。类似的事情在医院天天上演,护士们不怕脏、不怕累,毫无怨言默默地为患者奉献温暖和关爱。正如一位患者在送来的锦旗上所赞誉:“医德高尚技术精,遍洒爱心充满情。”
打不还手 骂不还口
  精神病院的病人,躁狂者居多,稍不如意就大打出手,伤人毁物的事件不时发生,在这里工作的医护人员会经常遭到病人的打骂。去年11月,几位家属绑着一位男性患者来到诊室,该男子蓬头垢面,狂躁不安,情绪不稳。几个医护人员一起帮忙都没能把这个患者的情绪稳定下来。就在这时,他冷不丁地朝着护士沈亚飞的胳膊就是一拳,痛得沈亚飞眼泪花花。医院实行封闭式管理,门是双面琐,出门进门都琐着。患病打人的王某,受不了拘束,天天守在病区门口,喊着“我要出去,放我出去。”护士不给他开门,他就骂,连续骂了几天几夜。为了防止患者自残或者伤人,入院病人都要接受安全检查,刀、绳索、玻璃、打火机等都不能带入病房。有一个患者被送到病区后,护士潘虹、王飞给他做安全检查,发现他的手一直揣在兜里不拿出来。后来才发现患者手里拿着一块玻璃,要他却不给,护士给他讲道理,他“烦了”,掏出玻璃朝王飞手背划去,划出了一两寸长的血口子。王飞包扎好伤口,跑回家大哭一场。家人见王飞在工作中受这么大的委屈,劝她辞职,换工作。王飞思虑再三,想到那些可怜的病人饱受病痛折磨,更需要医护人员的耐心治疗服务,她原谅病人的“无心之过”,毅然选择回医院上班。很多刚来的护士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时吓得腿都软了,但慢慢也就习惯了。
给病人当知音
  精神病人,多半由心理问题引起。护士所扮演的角色是父亲、母亲、教师、咨询师,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同时,注重跟他们聊天当朋友,做心理疏导。精神病人如同小孩子有各种意想不到的要求,问很多可笑无聊的问题,护士们总是不厌其烦,微笑回答,顺话答话,想尽一切办法满足病人需求。23岁的姑娘阿红,见护士张炯一直对她很关爱,便向张炯倾诉自己在外打工时,交友不慎,被一有妇之夫欺骗失身。张炯耐心倾听,开导阿红振作起来,“这不是你的错,凭你这长相和天分,以后肯定能嫁个更好的夫君。”阿红倾诉宣泄之后,心情轻松,精神症状日渐好转,很快出院并开始了新的生活工作。
  很多精神病患者,生活倦怠、嗜睡、不爱整洁。护士按点放音乐,催他们起床,督促他们剪指甲,洗漱梳妆,提整精神。同时每天领着患者到操场上锻炼身体。有的患者伴有抑郁不愿意吃饭,护士们总是耐心地跟她们交流,哄她们开心。
  如果说精神病患者是生活在精神黑夜之中的人,那么精神病医院的医护人员就是带领他们走出黑暗的白衣天使。在这群特殊的患者与特殊的护士之间,演绎着太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有医院这种视患者如亲人的工作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爱心,才使一个个精神病患者从这里健康地走出去,走向新的生活。
     (陈兴云 熊 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