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5年01月17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晓玲:古籍“保护神”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7日  查看次数:次  
  2015年1月12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
  吴晓玲,县图书馆的一名普通的图书管理员。早上8点,她像往常一样,安排好家中琐事,出门上班。
  1972年出生的吴晓玲,于2011年从宝丰镇政府调到县图书馆,成为一名图书管理员,这3年,她主要负责全国古籍普查、全省古籍编目等方面的工作。
  8点20分,还没有到上班时间,吴晓玲走进位于北门沟的县图书馆。二楼的图书室里显得异常宁静,一列列书架,一本本书籍,默默地贮立着,像是等待吴晓玲前来检阅的士兵。
  吴晓玲从洗手间打来半盆水,撸起袖子拖地、擦桌椅,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几册古籍,开始了一天的录入工作。
  有人认为,图书管理员每天待在室内,风吹不到,日晒不着,应是一件令人羡慕的轻快活儿。事实却并非如此——
  我县图书馆被列入湖北省13个古籍收藏单位之一,现存各类古籍6595册,其中善本22种1114册。早在1994年即建立特藏书库,馆藏古籍多数为刻本、抄本、铜版本。而吴晓玲和两名同事每天的工作,就是“对付”这6000余册书。为了规范古籍普查录入流程,完成好全国古籍普查工作,吴晓玲自己摸索了一套科学、严谨的操作方法,还发明了一种使用单反相机的书影拍摄简便办法。记者看到,吴晓玲坐在电脑前,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地翻着古书,一边在网上的古籍普查平台,录入古籍的索书号、作者、版本、装帧……“一共10多项近百个空格,要一个个填满。”
  这些虽繁琐,但与内容评定比起来,还算是简单的。“在古籍编目和古籍普查工作中,要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年代、甑别图章、破旧定损等。”吴晓玲说,想把这些写准确,可不是光花时间就行的,得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吴晓玲介绍,一个人一年能录入大约1300余套古籍,平均每个工作日完成四五套。
  除了古籍普查平台的录入,古籍日常保护工作也尤为重要。吴晓玲说,古籍善本的保存是收藏中的一门学问,在保存期间要注重防潮、防尘、防虫等。“潮湿的日子,尽量避免打开书柜,古代的 纸张多为竹纸或绵纸,并用石灰水打纸浆,吸水性强,容易发霉。秋冬天要把古籍善本拿出来‘晒’,但不能在烈日下暴晒,而是放在室内通风之处‘晒’……”言辞中无不透露出她的专业水平和对工作的认真态度。
  日复一日的普查录入显得枯燥无味,与陈旧书籍和治虫治霉药物长期打交道,也让吴晓玲的身体时常出现一些不适。然而高度的责任感,让她从未想过调岗,并坚定决心要完成好这份光荣而艰巨的工作。她说:“古籍是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祖先的伟大智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同时也因其不可再生而弥足珍贵。所以保护好古籍,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了提高岗位技能,吴晓玲克服各种家庭困难,保证参加每次的专业培训,除了面对面向省、市级古籍专家请教,利用网络、电话向同行请教外,她还坚持自学,不仅拓宽了古汉语知识、历史知识,也掌握了古籍分类、定损等业务知识。她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让我县古籍编目录入工作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吴晓玲也成为了行业内不可多得的专业人才。2014年底,吴晓玲荣获了文化部办公厅授予的“全国古籍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这是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首次表彰优秀古籍工作者,全国共表彰157人,湖北省仅4名。 (李永芳 付克荣)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