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性硬的人。小时候挨打,任凭父母把棍子打断、膝盖跪肿,就是流不出一滴眼泪。母亲说,这一个冷血人,拿他没得法。后来参加工作,分配到边远的山村教书,不通电,不通车,为了找回辍学的学生,差点在大雪封山的二极山顶迷路冻死,都未曾伤心垂泪过。再后来,两次胃出血,差点被阎王爷收了去,也不曾流过多少泪。
年过四十,眼泪却忽然一天天旺起来。常常是不经意间,泪眼婆娑,连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真不像个爷们儿。有时为了维护男人形象,努力掐着自己的手指,告诫自己一定要忍住,可最终还是无济于事,眼泪还是不争气地往外奔,拦都拦不住。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时,望着红旗在国歌声中与旭日一同升起,忍不住为祖国历尽沧桑、走向强盛而热泪盈眶;读谭嗣同的诗文,为其“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气而激情涌动,热泪喷溅;每次读到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淳朴文字时,总会为他的一片深情而鼻子发酸,及至后来看历届“感动中国”颁奖晚会,则要早早准备一叠餐巾纸,边看边拭泪,真所谓“老泪纵横”。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风流才子白居易当年为年老色衰的琵琶女喷泪,大抵也不过如此吧。
今年新岁,天气回暖,刚刚有了些春天的气息,一条关于被烧伤小女孩毛育瑛的信息,迅速在山城内外传遍。这个原本如花似玉的孩子,昼夜之间面目全非,让人心碎,一下子戳到了人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单位同仁决定以爱的名义,来帮帮这个特殊的困难家庭。大家写文字,拍照片,组织“为爱心而歌唱”,忙碌起来。通过报纸、网络、微信,活动一点一点地组织,新闻一条一条地传播,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与支持,竟然形成了强大的能量。周四下午,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不约而同地来到堵河广场。在简易的台子前,有公务员,有民营老板,有街道居民,有武警官兵,还有毛育瑛小朋友的同班同学们。许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平时生活中买点水果都舍不得,这会儿纷纷慷慨解囊,带着爱的温情的钱,一叠叠投进了捐款箱。许多不少外县的朋友,也伸出援手,不留姓名,让人感动。当孩子们用稚气的童声,有些杂乱地唱着《感恩的心》时,眼泪又一次浸满了我的眼眶。泪水从鼻腔流进嘴里,咸咸的,甜甜的,这正是爱的味道,也是人生的至味。
不管世道怎么变,在一条条里巷底层,在一个个平凡人生的心灵深处,总会有爱在涌动,如永不熄灭的火焰,这种最素朴、最真诚、最挚热、最无私的情感,才是这个世界最高贵的灵魂,是天地间的大道。
饱经忧患心温暖,长流泪水眼清明,这是恩师甘师民先生的两句诗,我深爱之。平凡人生总让人感动,如我这般常常泪流满面的人,大概也不在少数,当那些浸醮着爱的泪水,从眼眶流过,不仅会使我们双眼清明,更会洗去心中的尘垢,还归心灵原本的洁净与宁静。毕竟,每个人的人生总会历经一些风雨,经历艰难顿挫、生死离别,但我们心中这堆爱的火光,却永远不能熄灭。
(作者单位:县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