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堰、安康等地的客商源源不断地打电话向老孟订购刘家山村毛尖茶,他心里美滋滋的。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刘家山村茶场,也能因为生态茶香把越来越多的客人吸引过来。
老孟名叫孟吉武,“官衔”是城关镇刘家山村茶场场长。今年50有余,个头不高,但精神头很足,接受笔者采访时滔滔不绝一个多小时还没有打住的意思。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茶农。早年就在村茶场种茶,后来自己承包了50亩茶园,种茶、炒茶、销茶一条龙,全是自己负责。时间久了,炒茶在这一带便有些名气。”孟吉武自我介绍道。
孟吉武对种茶、炒茶和销茶很有研究。他说种茶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其中有许多做人的道理。所以孟吉武有一句口头禅:先做人,后做茶。
2009年,刘家山村成为全县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响应政府号召,他牵头成立了刘家山村生态茶业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100多户农民入股经营。并投资70万元,将村茶场办公楼、茶叶加工厂及300亩茶园买断经营权,并注册了“刘家山”茶叶品牌。
在茶园管理上,他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茶产业,带动100多户农民变身茶产业工人,从事茶树栽植、茶园管护、茶叶采摘加工等,工资收入加上年终分红,一年下来,每户净增收入1万多元,老茶园也变成了“绿山”“金山”。
“实行集约经营的效益虽然可观,但随着土地的日益集中,流动资金的不足成了茶业发展的‘短板’,更成了合作社发展的瓶颈。看了中央一号文件后,备受鼓舞。县里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让我看到了新希望”。
问及今后的打算,孟吉武说:希望今年合作社的社员达到300户,入户茶园达到2000亩,收入翻一番,茶香飘得再远点,让四面八方的客人都尝尝我这原生态的有机茶。
他的梦想就是让刘家山生态茶香飘得更远。 (陈昌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