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5年06月02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和儿科NICU首次成功为出生胎龄仅23周患儿开展脐静脉置管术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2日  查看次数:次  
  3月15日下午,太和医院儿二病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了一对胎龄仅为23周,体重仅为610克的早产儿双胞胎,这是目前为止该科收治的最小早产婴,面对患儿各系统发育不完善,采血及营养困难等问题,副主任刘彩霞及护士长景卫利在谢集建主任的全力支持下决定为患儿行脐静脉导管置入术,这是NICU自建科以来为最小早产儿展开的技术,此项技术是新生儿急救建立有效输液通路的重要手段,它的开展对我们科室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这对双胞胎由于胎龄太小,身体各系统发育极度不成熟,医学上将出生胎龄小于28周的婴儿定义为“超未成熟儿”,出生体重小于1000克的婴儿定义为“超低出生体重儿”。双胞胎患儿在入科时全身青紫,皮肤就像透明的果冻一样,接触时稍有不慎,皮肤就会破裂、出血。
  在谢主任的指挥及医护人员的配合下,及时为患儿行气管插管术,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考虑到患儿皮肤、血管发育不成熟以及后期救治等问题,景卫利护士长决定为患儿实施脐静脉置管术,以此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在患儿生命体征较平稳、术前用物准备齐全的情况下,景卫利老师和科室年资较高的胡彬老师两人相互配合,为其中一例病情较为危重的患儿实施了手术。
  由于患儿胎龄太小,加上兼顾到为患儿保暖及呼吸机持续通气等问题,此项手术的难度系数大大提升了。两位老师认真查看患儿脐带情况,讨论确定了预计插入导管长度,然后消毒、剪脐、排气,仔细分辨脐静脉和脐动脉。在确定准备要插入的脐静脉后,两人小心翼翼地将脐静脉导管置入了患儿体内,并顺利实施了结扎缝合与合理固定,为后期的治疗和护理做好了准备。在两位优秀老师过硬的穿刺技术和完美配合下,整个手术仅耗时三十分钟左右。
  本次手术的顺利实施,对于该患儿来说,今后可以通过脐静脉置管进行抽血检查和输液治疗,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体现了我科医务人员高超的医疗救治水平。
  近半年来,太和医院新生儿科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数量明显增加,科室内的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也逐步提高。此次该科成功为“超”低出生体重患儿开展脐静脉置管术,不仅为新生儿抢救技术开拓了新起点,也为低出生体重儿打开了生命通道,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不断学习,为提高抢救危重患儿的水平和能力而努力。
     (梅 娥   景卫利)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