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次回首,背影已远走;多少次梦萦,故土正沧桑。青丝在他乡渐渐变白,异地的落叶枯萎几度时,我总会想起我的家乡——官渡。
老家是个千年小镇,山是驴头山,河是官渡河,山环水绕,丽质天成。几十年前的小镇远不如现在这么热闹,那时河上还没有架起吊桥,只有一位老船工风雨无阻地守候在清清的渡口旁,助南来北往的人走亲串友、赶集经商。当满满的一船人蜻蜓点水般的被竹篙撑离河岸时,岸上还传来过渡人要求等一等的吆喝,船内的人便放声大笑,十几分钟的相聚之中,大家同船一渡,浓浓的乡音伴着缕缕的旱烟味飘荡在河面上。最妙是夏季,粼粼闪着的波光是童心的乐园,放学后三五成群河中戏水,水位最深处旁边有棵百年古树,取名青檀树,大树是古木而参天,它见证了无数成长的身影和轮回的春秋岁月,自己也在这轮回中感悟人间冷暖与尘世风月。
学校是老房子,一栋有隔板的四合院,楼上是老师寝室,早读时我们总像特务一样防着老师,只要楼上传来脚步声便是上紧箍咒来了。少不更事的童年里,心在成长,社会也在变迁,慢慢地,学校周围有了居家的房子,曾经鹤立鸡群的校舍变得苍老而破败。八几年的一个夏日,学校被推成一堆废墟,取而代之的是一幢现代化的教学楼,我们那个时代的青春也一同没入了岁月的烟尘。
老家的山总是四季葱绿,小镇像一个静卧的处子独守着她固有的安宁。街后面有个小山丘,取名碉堡,当闭路电视不像现在这样普及时,收看电视就靠这小山上唯一的一根天线传送外面的精彩,《上海滩》、《京华烟云》就在那个时候风行中华大地,也拨动了一颗颗朦动初开的心。站在小山丘上,即可俯视全镇,小镇全是平房,石瓦相间,一袋烟长的街道上,鸡犬之声相闻,袅袅炊烟在房顶上回旋,腊肉的土香不时入鼻,好客的老乡就是这样用他们最纯朴的礼仪招待着远方的客人,而这最纯朴的生活已伴随小镇世世代代多少年了。
但是小镇毕竟不是孤立的,无形中,它也演绎着追逐的风流,政策越来越好时,楼房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那是先富起来的人的标志。曾经的豪奢变得斑驳,故往的超然变得浮燥,小货郎开起了超市;自行车换成了三轮;拖拉机改为东风大货车……但是无论怎样,对于植根于家乡的人而言,更难忘的还是家乡曾有的纯朴与和谐。虽然我没亲临驴头峡那三缄其口的人间仙地,也未能着扁舟一叶去浸渍明净的水,但一想起老家,心里便泛开一丝丝甜蜜。
在我的老家,我爱了、恨了,也愁了。我知道,某一天情不自禁时,我会毅然踏上回乡之路,再次亲历老家的温暖和慈爱,只是不知故乡是否愿意接受赤子的孝和渴望的眼,因为生活磨得年少的心已疲倦、麻木,那份纯真也只能深藏记忆之中,能感受到的只是车水马龙的喧闹和匆匆的面孔,也许真应了一句歌词:做完了想做的梦,才想起回家的门。我还是且放白鹿青崖间吧,我邀明媚的青春和每个向往桃花仙境的朋友与我结伴,一同踏上回乡之路,因为爱在官渡,官渡在召唤!
(作者系今日竹山网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