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11月14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众一心战贫困——宝丰镇黄栗片区“十村联建、万人脱贫”工作纪略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4日  查看次数:次  

  11月11日,记者在宝丰镇黄栗片区“十村联建”联通片区内看到:各个村的循环路正在加速建设,东河、西河流域治理全面推进;“十村共建”首期6个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面推进,教育、卫生资源实现村村覆盖;以邦立畜牧养殖合作社、圣水公司等企业为主体的“以村带企”发展模式正逐村覆盖;各村专业合作社、互助组织不断健全,以茶叶、畜牧养殖为主的生态产业不断壮大……片区内呈现出区域统筹、合力攻坚、万人齐脱贫的良好态势。
  宝丰镇城乡二元结构非常突出,全镇70%的贫困人口集中在黄栗片区。去年以来,该镇树立“大扶贫”理念,坚持片区开发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以黄栗片区为主战场,扎实推进双河口、东河、漆树扒、垭子街、桂坪、车家沟、秦家河、石串、新河、肖家垭等十村共建,统一规划实施区域基础建设、产业培植、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发展项目,通过全域开发、立体推进,实现区域1.4万户贫困户同步脱贫致富。
  “在片区内,我们以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提高产业水平、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增加片区农民收入为主要任务,坚持开发扶贫与社会保障两轮驱动、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同步推进、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资源开发与绿色发展统筹兼顾、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宝丰镇党委书记周乾隆介绍说。
  “我们村将全力推进‘村企共建,以企带村”的模式,依托邦立牧林合作社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拟在两年内建设标准牛栏9个,养殖生态郧巴黄牛1000头,发展核桃基地330亩,套种黄豆300亩,培植无公害水稻250亩。全村131户、600余贫困村民将因此脱贫致富。”双河口村村支书林勇对本村的扶贫工作信心满满。
  是该镇对黄栗片区产业发展的精准规划给了林勇如此强大的信心和决心。按照“东河核桃、西河茶、适度规模种养杂”的产业布局,该镇将在这个片区内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在东河片区连片发展核桃3000亩,文玩核桃300亩,力争到2017年4000亩产业基地全面成型。在西河流域持续培植茶叶主导产业,争取每年新发展茶叶1000亩以上,无性系茶叶300亩以上,培植标准化高产茶叶示范园6—10个,确保各村人均有1.5亩茶叶基地,村村都有茶叶专业合作社。以邦立畜牧养殖合作社为龙头,推进“村企共建、户社合一”新模式,两年内建成“双千头”牛羊养殖基地,到2017年,片区养殖专业合作社达到10家以上,规模养殖大户达到100户以上,带动农户养殖郧巴黄牛5000头、山羊1万只、肉鸡(蛋鸡)10万只。发展蓝莓产业,支持宏丰公司在车家沟新建试验基地50亩,成功后通过土地流转在垭子街、桂坪等村连片发展蓝莓基地1000亩以上。通过特色产业建设,确保到2017年末,村集体年增收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
  记者在片区内的车家沟村看到,村支书操重奎正带领着青壮年劳力们修建通村水泥路,该村的69户贫困户将由此路迁出偏僻的深山,前往条件更好的地方定居。同时,该村还将大力推进实施入院到户路建设,到2017年末,彻底解决10户以上自然院群众行路难问题。整个片区内还将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完成西河水厂建设,解决流域内近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治理东河、西河、秦家河河道12公里,两年内即可实现片区基本农田灌溉设施复修维修全覆盖。按照就地就近、相对集中原则和贫困户人均住上20平方米安全保障住房的标准,片区将全面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和扶贫搬迁。
  据该镇镇长杨明章介绍,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到2017年底,该镇将实现“十村联建”片区内1644户529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1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张 成
  杨 虎)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