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11月14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施精准扶贫全面小康的思考

新闻作者:华元勇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4日  查看次数: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区域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实施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方式的重大创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举措。
精准识别,夯实精准扶贫基础
做好贫困村、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首要环节。长期以来,农村贫困人口是国家统计局根据住户调查数据推算出来的结果,这个数据对于掌握研究贫困人口的规模、分析判断贫困的发展趋势有指导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谁是贫困人口”、“贫困原因是什么”、“如何针对不同贫困情况进行帮扶”等不确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把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出来,并逐村逐户建档立卡,由大水满灌转向精准滴灌,由救济式转向造血式。
精准帮扶,全面提高扶贫成效
精准帮扶,就是扶贫对象识别出来以后,针对其贫困情况确定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要真正实现脱贫,党员干部任重道远。
精准制定和实施帮扶规划。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逐村逐户科学制定帮扶规划,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为实施精准帮扶打好基础。
努力实施好产业精准扶贫。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实施产业精准扶贫。具体来说,对有产业发展资源的贫困村,积极引导、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推进产业化经营,把单家独户的小经营变为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大生产,实现脱贫致富。
        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的统筹投入,完善贫困地区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制度,建立五保户供养、最低生活保障、临时生活救助等救助体系。
精准管理,确保帮扶落到实处
精准管理,就是要建立贫困村、贫困户帮扶信息档案,加强精准扶贫监测,跟踪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情况,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得到有效扶持,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实施精准管理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建立全村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其次,做好贫困村、贫困农户的帮扶记录。再次,要抓好贫困人口动态管理。
精准扶贫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县乡两级应确定好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落实主体职责,把精准扶贫摆到重要位置抓紧抓好。(作者系柳林乡党委组织委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