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6年01月21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扶贫鼓腰包

新闻作者:□ 黄治荣 张华魁 范 珉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21日  查看次数:次  
  编者按:“十二五”期间,我县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交出了减贫9.8万人的漂亮答卷。去年秋,全省精准扶贫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站在决战贫困新起点上,肩负尚有14.9万人的脱贫重任,我县再鼓干劲,创新机制,精准施策,聚力推进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配套、美丽乡村建设、人文素质提升,阔步向着“在秦巴山片区率先实现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目标迈进。今日起,本报特推出精准扶贫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育茶园、养牛羊、种香菇……隆冬的竹山,冬闲不“闲”,乡村处处涌动着人忙业兴热潮。
  精准脱贫,产业支撑。我县坚持绿色为魂、生态优先,围绕“两绿三生”产业,在绿色转型中推进精准扶贫、加速产业升级,在片区开发中探索产业扶贫新路。
壮大产业鼓“腰包”
  河边、山坡的田地里,茶园一片连着一片,堆绿叠翠。圣母山下鄂陕交界的得胜镇文峪河村,渐渐丰产的1000多亩茶园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以前,平均海拔800米以上的文峪河村,因山大地贫、灾害频发,种粮“四种五不收”,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近年来,村民退粮种茶,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办起茶叶加工厂,生产“飞来峰”绿茶,使茶园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挺起了脱贫增收脊梁。今年,借力大冶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帮扶,该村将开发“大冶有色专用茶”,扩大黄牛、山羊、土鸡养殖,让28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边远极贫村”摘帽。(下转三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