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6年06月28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思考

新闻作者:王 波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8日  查看次数:次  
“森林、空气、水”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外修生态、内修人文”中“外修生态”的具体化、立体化要求。
一、外修生态方面。
(一)森林植被。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与领导下,特别是“绿满竹山”行动以来,全县的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51.2%增加到60.8%。借助一系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加快推进天然林保护二期、新一轮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75万亩、植树造林20万亩;堵河源自然保护区、九女峰森林公园、圣水湖湿地公园晋升国家级;新增省级森林公园2个、市级以上生态乡镇4个、生态村45个。
(二)空气治理。2008年以来我县积极响应号召,共关、停、并、转了竹山水泥厂、宝丰水泥厂、秦古水泥厂等多家产生烟尘污染的落后产能企业,共安置下岗职工1500余人。
(三)水资源的保护利用。
1、水资源的基本情况。我县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16.5万千瓦,其中可供开发的有96.6万千瓦。全县已建成水库62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小(1)型水库14座,小(2)型水库45座。
2、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我县抢抓各种机遇,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能资源,按照建设水电生态大县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堵河干支流水电开发,以潘口、小漩水电站顺利截流、龙背湾水电站核准开工为标志,掀起了堵河全梯级开发的新高潮。
3、水资源的保护情况。发展生态,以林养水。一是积极推进生态林建设。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公路绿化工程,积极推进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已完成退耕还林38.5万亩、荒山造林15万亩,保护天然林总面积达385万亩,建设堵河源自然保护区10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极大地涵养了水源、保护了水质,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二是加大水土保持建设力度。新造和补植经济林4682.31公顷,生态林2997.72公顷,封禁治理17919.89公顷、坡改梯557公顷。通过建设坡改梯、经果林、退耕还林和建等高植物篱、封禁治理等措施,有效保护和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
4、加强治理,科学治水。一是以建设“两型社会”为目标,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强水污染治理。先后关停了治污不达标化工企业15家,小水泥厂、造纸厂、木材加工厂4家,关闭矿山矿洞265个,率先建成了首家县级万吨污水处理厂和垃圾集中处理厂并投入运营。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打造流域特色,先后建成了秦古镇秦家坪流域的茶叶基地、擂鼓镇田家河流域的金银花套种木瓜基地、宝丰镇宝丰河流域的茶叶基地、溢水镇四季沟流域的木瓜基地、楼台乡北星河流域的冬枣基地“五大产业基地”,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5、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完善基层水政执法机构,专门成立了县水政监察大队,经常性地开展执法业务培训,加强水利执法队伍的自身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通过政府组织、舆论导向、教育介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涉水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制定并出台了《竹山县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管理办法》,严格控制新建项目,把水土保持行政许可作为矿山、公路、水电站、房地产等开发建设项目的前置条件,不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的监管力度,真正做到标本兼治,建管并举。
二、内修人文方面。
我县坚持“大办教育、办大教育”的方针,以达到内塑国民素质、提振国民精神的目的。目前全县共有高中2所、中职学校1所、幼儿园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县直义务教育学校3所、乡镇中心学校17所,2016年教育工作者达3700余人,在校学生55000多人。先后投资1500余万元,在霍河新建了全县首座青少年活动中心,在擂鼓、宝丰、麻家渡、上庸等镇新建四所乡村学校青少年宫,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课间业余生活。
以创建“十星文明”的具体内容为载体,引导、教化国民共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系县财政局干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