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6年11月05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到烟叶金黄时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5日  查看次数:次  
编者按:官渡镇“两会”闭幕后,制定了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围绕“一主两辅三特”的产业格局,突出区域优势特色产业,迅速掀起秋冬农业开发热潮。今日起,本报将推出官渡镇“向两会献礼·向贫困决战”系列报道,展现该镇秋冬农业开发工作进展情况。
  “老樊,今天卖了多少斤烟叶?”“不多,才7000斤,剩下的一部分明天才能拉来。”10月31日,在官渡镇烟叶站,该镇楼房村烟农樊孝军一边从车上搬烟叶一边说。今年,他家种了45亩烟叶,由于天干,收成不算好,只有1万多斤,收入约16万元。
  在官渡镇,获得种烟“红利”的村民并不只有樊孝军,像他一样发展烟叶产业的村民有364户1500余人。今年该镇烟叶种植面积9000余亩,预计收购烟叶1.7万担,烟叶产值突破2500万。
一个点:构建烟站“支撑点”
  烟农们常讲:“种是金,管是银,烘烤是个聚宝盆。”为了保证烟农利益,官渡镇党委政府以烟叶站为支撑点,从烟叶种植到收购入库,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
  10月30日一大早,烟站技术员李玉华就骑着摩托车来到新街村7组烟农王学兵家的烟地,与其商量当天烟叶采收、上炕安排。为了让烟农种好烟、烤好烟,他还将在这里持续半个月,为王学兵这位种烟新手提供“保姆式”服务,确保他烘烤好烟叶,今年顺利脱贫致富。
  据烟叶站站长甘孝兵介绍,像这样的“保姆式管家”全站有12名,上至站长,下至普通技术员,严格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深入田间地头和烤房,采取“烟站技术员服务+生产科技创新+技术培训”模式,指导烟农种植和烘烤,把服务做到烟农的心坎上。
一条线:打造产业“黄金线”
  “近五年来,我镇一直把烟叶作为主导产业,一手抓‘造血’,发展烟叶种植,一手抓‘输血’,反哺烟农和其他产业。通过‘两手抓’工程,在全镇11个村打造烟叶产业‘黄金线’。”该镇镇长陈燕青说。
  据悉,为进一步发展烟叶产业种植,提升“造血”功能,该镇坚持以现代农业建设为抓手,推动烟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贫困烟农迅速脱贫致富。
  同时,一手抓产业配套,放大“输血”。该镇在发展烟叶种植规模的同时,从烟叶税收返还中提取20%作为烟叶产业发展基金,用来建设产业配套及基础设施建设。从2011年开始,已建成项目50余个,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11个村600余农户受益。
整个面:烟叶托起“脱贫梦”
  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官渡拼了:该镇党委政府向县委、县政府立下脱贫“军令状”:2016年大溪河村整村出列,马玉河、新街等四个村贫困人口脱贫。
“在刚刚闭幕的党代会和人代会上,我镇提出将以‘一主两辅三特’为支撑,坚定不移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其中烟叶产业不仅是龙头产业,更是我镇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该镇党委书记张伟成说,“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继续推行‘保姆式’服务,实现‘黄金叶’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未来五年,该镇将巩固1万亩烟叶面积,贫困户种植烟叶2000亩,产值突破3000万,加大配套设施投入,培育产业潜力,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效、贫困户脱贫。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