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竹房城镇带上的龙井村,连绵的茶山、遍山的牛羊、干净的公路、冉冉的炊烟,绘就出一幅怡乐安闲的农家山居图,让人不禁驻足流连……
过去的龙井村地理位置偏僻,山高谷深路陡,产业发展零星支离。全村有贫困户59户184人,危房46户138人。2015年,为了帮助龙井村摆脱贫困,县、镇、村实行三级联动帮扶,汇聚交通、水利、教育、医疗、农技、畜牧等各类资源,整合财政、金融、企业、能人大户等各种力量,实施龙井美丽乡村片区开发工程。
打牢基础“强身健体”
为改变村里落后的交通条件,宝丰镇、县交通局复修龙井入口至鲍家沟循环路4.7公里,路面由3.5米扩宽至5米;新修乡村旅游路3公里,配套了路肩、排水沟、行道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了900米河道综合整治,新架桥梁3座;依托鲍家沟水库完成人饮工程建设,铺设供水管网10公里,全面疏通了辖区内库、堰、塘,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易地搬迁挪出“穷窝”
镇村干部通过入户调查,调研比对,探索出“三会一公示”定对象、“三限一控制”抓建房措施,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评定出龙井村周家堡集中安置点搬迁对象42户119人,分三批次将贫困户迁至龙井苑和公路两边居住。今年5月,全县易地扶贫现场会在龙井村召开,龙井村的创新模式和成功经验在全县得到推广。
产业扶贫兴家乐业
为帮助贫困户安居乐业,龙井村通过“龙头包保”模式,以扶贫协会为桥梁,以包保到户为形式,吸引本村外出创业成功人士李忠等回乡流转土地,新建无性系茶园250亩,改造老茶园1000亩;成立盛景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黑猪250余头、鱼苗10万尾,带动贫困户22户45人入社打工;通过“户社合一”模式,以孔阳潭茶叶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流转土地150余亩,贫困户25户67人以土地山林为股本入社,并吸纳贫困人员成为社员,按月发放基本工资,年底参与分红。
旅游开发打响品牌
围绕宝丰镇全域化“大旅游”目标,充分利用龙井村人文资源,打造“龙井苑”生态休闲景观区,高标准进行龙文化景点修复,建成“孔阳神潭”、“盘龙广场”、“观光生态茶园”和“特色水产养殖园”等景点,实现宜居宜业。
如今,龙井村游人如织,车水马龙,再也不是昔日的穷山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