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9月8日,我县引进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建设的农村淘宝服务中心及菜鸟物流正式运营,全县首批60家“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同步开业,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京东中国特产竹山馆前不久也上线试营运。“双11”期间,两大电商巨头日均线上销售我县农副土特产品达700件。随着电商巨头持续发力和大众创业开花结果,我县本土农副土特产品外销量将迎来井喷式增长。
投资增量推动转型
2014年3月,我县引进随州客商投资3.4亿元新建裕源食品公司,当年11月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实现当年出口创汇。去年,“裕源”带动6个乡镇发展香菇113万袋。
裕源食品公司的进入,一举把我县长久以来本地零星种植的食用菌做成出口创汇的大产业。前10个月,我县已发展香菇620万袋。除了深耕食用菌产业,“裕源”还致力推动竹山茶叶产业走“标准化管理,机械化采摘,多样化加工”的转型升级发展之路。元至8月,该公司靠食用菌和红碎茶两大主力商品出口创汇6135万元,同比增长1293.9%。
2013年、2014年,我县先后引进金九堂、妙莲天香两家生物科技公司,分别与湖北中医药大学、荆楚药材研究院合作开发中药材产业。金九堂公司研发出两个系列9个药食同源产品,妙莲天香公司“神农妙莲”系列产品被央视网商城确定为“优选品牌”上线销售。
作为无区位优势的传统农业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我县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优化投资环境,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3.3亿元,是“十一五”期间总量的4.12倍,年均增长14.7%。新增投资不仅扩张了经济总量,还促进了结构优化,推动了经济转型,催生了“两绿三生”(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生态矿产、生物医药、生态旅游)产业体系。
着眼供给侧优化投资结构,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和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前10个月,第一、第三产业累计完成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4.8、20.3个百分点,外贸出口总值增长62.9%。我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3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79.75亿元,年均增长8.75%,三次产业比重由29∶39.2∶31.8调整为25∶39.8∶35.2,产业结构更加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