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溪村是2017年省定重点贫困村之一,有村民194户932人,其中贫困户99户342人。该村根据地域环境特点,着力发展烟叶、猕猴桃、畜牧、乡村旅游等产业,坚持长短产业并进、大户能人带动等模式,在扶贫开发中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长短并进促脱贫
山上种烟、坡下发展猕猴桃、圈里养牛……蒲溪村产业已逐渐成型,贫困户通过发展烟叶、养殖业,在基地务工等途径,口袋慢慢鼓起来了。
在蒲溪村,200亩猕猴桃基地已建成,村民在基地搭网、剪枝、除草务工增收。20户贫困户发展烟叶800余亩,期待黄金叶致富。该村1组村民王沛成家有7口人,2015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行列后,该村鼓励他养牛和猪。王沛成已养殖黄牛2头、猪4头,还准备再养3头郧巴黄牛,走养殖致富道路。
易地搬迁挪穷窝
“今年正月十七搬到新房来的,住得很舒服。”72岁的村民曾广成说。曾广成一家3口人,42岁的儿子至今未婚。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从不通路、不通自来水的地方搬到离村委会只有200米左右的水田畈安置点居住,不花一分钱在安置点选定一套75平方米的安置房。
该村按照贫困户意愿定搬迁安置点,同时兼顾城乡规划、交通、产业、地理等因素。以户籍人口定安置面积,以“保障基本、安全适用”为原则,按照住房面积人均不突破25平方米的标准,让家住深山的34户贫困户搬出“穷窝”。
全域旅游享红利
近年来,官渡镇按照“走生态旅游之路,建竹山南部支点”的发展定位,擦亮“秦巴风情镇、人间桃花源”旅游品牌,以“探秘武陵峡、养生百里河”为主题,将官渡打造成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的核心旅游区,蒲溪村就在库区生态线范围内。
该村围绕精准脱贫工作,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大力打造乡村游,让老百姓都能享受“旅游红利”。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不仅注重自然形态之美、庭院村落之美,更注重乡村文化气息的培育、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真正让蒲溪村成为人善、村美、民富的好地方。
签订出列军令状
本报讯 3月15日,城关镇召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会,镇政府与2017年度4个出列贫困村支书签订“军令状”, 打响了精准脱贫新战役。
为完成2017年4个重点贫困村出列、448户1515人精准脱贫、130户472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该镇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引导帮扶精准扶贫户发展茶叶、蔬菜、林果特色种植业。培植高家庄、桥儿沟等养殖小区发展以生猪、山羊、郧巴黄牛为主的生态养殖业,筑牢群众脱贫基础。完善领导联系市场主体制度,支持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发挥帮带贫困户精准扶贫作用。推进续建和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确保贫困户按期入住。科学精准施策,确保今年出列重点贫困村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村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内有主导产业、村集体收入必须达到5万元以上、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70%以上”、基础设施方面达到“十有”、贫困人口“一有、两不愁、四保障”等目标任务。坚持“扶贫与扶志、扶勤、扶能”并重,促使贫困户在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劳动能力、生产方式上彻底转变。 (党世根 王茂琴)
引进项目促脱贫
本报讯 3月16日,记者在麻家渡镇黑虎、蛟龙等村看到,施工人员正在集中安置点硬化道路,修建猪圈、厕所。
自“春季攻势”启动以来,该镇紧盯产业发展方向,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先后5次前往十堰、房县等地进行项目招商洽谈,10余次引进考察团到总兵安、涧沟梁等村勘察,确定项目选址。目前,引进的竹山县丰腾油橄榄有限公司的1000亩油橄榄项目征地已基本完成,500余株油橄榄已栽种完毕。计划引进的清大药业集团2000亩中草药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所有引进产业项目均实施“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
在易地搬迁上,快速启动太山庙村桑树坝沟、桂花树村桐子湾等易地搬迁项目,加快项目进度。以完善黑虎、牌楼、蛟龙等村集中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为重点,实施通组入户路硬化、猪圈厕所建设、庄院绿化美化等,全力完成2016年规划项目收尾工作。迅速启动9个新增安置点的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使全镇安置点达到17个,安置户数215户550人。
(苗东升 张 斌)
贫困户喜迁新居
3月15日,城关镇刘家山村易地扶贫搬迁户柴兴俭在乡邻的帮助下,从泥巴房搬进了新房。和柴兴俭一样搬进安置点新家的,还有村里的6户贫困户。当日上午,该村7户贫困户的泥巴房被拆除还耕。 (党世根 摄)

风景如画安置点
3月15日,竹坪乡安河塘村民吴善军喜迁新居,从偏远的七宝寨搬到了该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图为美丽的安河塘村集中安置点。 (张云朝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