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7年07月15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记人民重托 不负选民期望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5日  查看次数:次  

6月25日 星期日 晴转多云
  目前,全县正在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五级代表在行动”活动。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必须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昨天,我与同为人大代表的沈德猛、范本丽联系好,利用双休时间走访贫困户,了解一下产业发展情况。
  乡村早上的空气真清新,我们沿着刚修好的旅游循环路来到今天走访的第一家——楼台乡三台村三组村民老罗家,这是我帮扶的贫困户,是龙背湾水电站搬迁移民。我们到时,老罗起床不久,屋里收拾得很整齐,人很精神,堂屋墙上挂着一个55英寸的大彩电。“哟,罗叔买新电视了。”我笑着说。“这都是托共产党的福啊!”老罗满脸笑容地回答。
  老罗一家5口人,两老和女儿、外甥在家,女婿在外打工。说起家里现状,老罗滔滔不绝:“今年养了3头牛、2头猪、50多只鸡,女婿在外打工月收入3000多元,日子比过去好过多了。”我还记得第一次到老罗家时,他家虽然住的房子还可以,但家中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唯一的家电就是多年前购买的一台21英寸二手电视,看得我心里酸酸的。后来,根据老罗有养牛经验的实际,我通过多方争取为他购买了3头牛,并鼓励他养猪、养鸡。现在看到老罗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心里很是欣慰。
  结束了对老罗家的走访,我们又一路颠簸,来到了水磨河村老王家,这是曾经的上访户。我们到老王家时,他刚从茶园回来。因为儿子在外务工,年收入6万多元,老王的贫困户名额被取消,多次到乡政府和县里上访。在做工作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老王患有严重高血压,符合慢性病救助条件,于是,我多次到县城争取为老王办理了慢性病补助卡。去年冬季,又扶持老王发展3亩茶园,计划今年再发展1.5亩。老王很感激,思想变化很大,再没有到处上访,现在主要精力是抓茶叶产业。回想这起矛盾化解,我感慨良多。村级经济怎么发展?矛盾怎么化解?我经常思考这些问题。精准扶贫直接面对千家万户,有时真感到精疲力尽,但看到一条条道路修通、一幢幢房屋建成、一双双期待眼神……我觉得所有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看看手机上的时间,才下午四点多,我们一致同意再走访一户。接着我们又来到葡萄种殖大户薛光林家。当了解到老薛种植了30多亩葡萄和40多亩其他水果,今年收入大约20多万元,还帮扶了6户贫困户,我们非常欣慰。通过走访产业大户、察看产业基地,我深刻感受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致富,还是要靠发展产业。过去楼台乡发展过烟叶、梨、黄姜、冬枣等产业,先后因种种原因失败。后来,只要讲到发展产业,群众就有畏难情绪。当选乡人大专职副主席以后,我主要驻点三台村。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我上网查资料,自费到产业发展好的乡镇学习,与村民在一起讨论,最终和三台村支两委一起确定了“菜篮子 (蔬菜)、果盘子(林果)、茶杯子(茶叶)”的发展思路。目前,三台村发展产业1200多亩、林果500多亩、蔬菜400多亩。先后引进了友花茶业、三个蔬菜种植大户入驻三台村,成立了蔬菜、林果、养殖3个专业合作社。动员在外经商的王老板回到家乡成立观音沟果蔬配送中心,解决农民卖菜难、卖果难。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坐在回程的车上,我深切体会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话的深刻内涵。虽然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人大代表,但人民信任我、选了我,我就必须倍加珍惜人大代表身份,牢记为民宗旨,永远奋战在为群众服务的“长征”路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