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7年08月24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竹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绿松石雕刻技艺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4日  查看次数:次  

  公元前611年8月楚国伐庸,庸灭,庸地入楚。公元前312年秦破楚,庸归秦。竹山是真正的朝秦暮楚之地。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与竹山的绿松石有关,竹山民间传说,女娲补天用的七彩石,其中最主要的石料就是绿松石。有一个历史故事与竹山的绿松石有关,国内学术界有人认为,著名的“完璧归赵”等成语故事中和氏璧即是绿松石所制。
  竹山绿松石雕刻技艺的出现,早在清朝嘉庆年间绿松石矿产在竹山县被大量开采以前。竹山县绿松石主要用于弧面形戒面、胸饰、耳饰、神话人物、坐像、金银器物装饰、古代兵器装饰等雕刻、镶嵌等制作工艺。因为竹山传统的绿松石产业以出卖绿松石矿产原石毛料为主业,其雕刻、加工技艺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加上绿松石矿产资源有限及民间作坊式的勘探、开采、设计、加工方式,使竹山绿松石雕刻等诸多技艺处于家族内部单传(传儿不传女)和秘而不宣的行业发展环境,极大地限制或保护了这项民间技艺的传承。竹山绿松石雕刻技艺是竹山绿松石从勘探到成为玉件饰品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历来受到历代民间手工匠人的重视和推崇。这里所指的绿松石雕刻技艺包括勘探、开采、选料、设计、加工、销售、维护等生产加工的完整过程。地方政府已出台了绿松石原石开采保护措施,结束了民间无序开采、加工的局面,将通过雕刻、镶嵌技艺提高工艺品的附加值。
  十堰市竹山县被冠名为“中国绿松石之乡”,雕刻、镶嵌的民间手工技艺传承区域主要在宝丰及大庙、得胜、秦古、麻家渡、溢水、潘口、城关、楼台、上庸等乡镇。主产区为秦古、宝丰、麻家渡、溢水等乡镇。竹山绿松石在国内外有广泛的知名度。销售网络遍及北京、广州、拉萨、湖北等地,产品已出口远销到西欧、美国、中东、东南亚、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销往各大、中、小城市。
  代表性作品:民俗系列如十二生肖、寿星、财神、观音童子、羲之饲鹤等;首饰系列如头饰、项链、手链、手镯、戒指、挂件等;主题系列如爱我中华、跃龙门、枝繁叶茂、文房四宝等其它系列。
  竹山绿松石雕刻、镶嵌技艺主要以靠家族传承和社会传承。
  一、家族传承:由不同时期和时代背景传承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范围的父子之间的单独传承。
  二、社会传承:聘请当地和各地有雕刻、镶嵌技艺技术的人才,集聚在一起通过作坊、车间、公司进行师徒、集体、培训方式传承。在绿松石原石及工艺作品的展示、评审、交易过程中,通过设计人员、解说人员、经销专家、研究专家、鉴赏专家的品评、资料传播形成的传承活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