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站在市委党校的门口,遥望郁郁青山,红墙瓦砖;十五天前,站在政府的门口,远望天高气爽,流水潺潺;十天前,在民政办问需于民,体味人间冷暖;一个星期前,大数据核查披星戴月,细品民忧民患。虽初入选调之路,但亦已感知颇多。
基层,是改革的承重层,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的工作繁重复杂,加班加点是常事,所做的可能都是一些琐碎的工作,然而作为这“最后一公里”的接棒人,要深知百姓的事无小事。我看过因病花费十几万而发出无力叹息的老爷爷,也看过虽是肢体残疾却依旧笑的很开朗的老大哥,看过父母双亡流离失所的孤儿……我所做的可能只是倾听他们的诉求,把关评议的程序,完善审批的内容,但是当资金到位,政策落实后,几张表格,几句话,几个数字,所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命运。
走上选调之路,我们会成为一颗螺丝钉,因为我们所做的不过是张三李四家矛盾的调解员,是端茶递水的勤务员,是解疑答难的讲解员,也是上传下达的信息报送员。
走上选调之路,也曾无数次说道“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当惠及民生的政策越来越多,小康的脚步越来越近。作为一名基层的工作人员,会有一种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们是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做事,而不是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当脚下踏着这一方水土时,胸中应当装下这一方百姓,心中也必当要牵挂着这一方民情。有了责任的重量,也更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慎初慎独。当前农村微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我也亲身见闻。这些干部之所以擅越党纪国法的雷池、乱闯廉洁政治的禁区,不是因为不明白“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的治党警示,而是因为不懂得“吾日三省吾身”的自律哲理,因为堤溃蚁孔、气泄针芒,为了一己之私,忘记了责任,忘记了使命,因而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土地。论语有曰,以约失之者鲜矣,这也会在以后不断提醒我们要找准行为的准星,找准人生的坐标。
或许有人会问我们,在深知基层之艰苦,基层之清贫后,为何会选择投入基层。在我看来,其实或许选择根本没有正确与否,我们只不过是要努力奋斗,使当初的选择变得正确。感动中国的村官秦玥飞,在离开耶鲁后,选择成为一名普通的村官,还带动了近30名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人大、中国社科院等院校的“乡村创客”在15所村庄开展产业扶贫与创业创新,用年轻的力量为乡村的发展“造血换药”。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脚踏泥泞俯首躬行,这种选择,又何尝不能让人热泪盈眶,拍手叫好。
李大钊曾经讲过,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中国的青年也应当如此,选调之路漫漫,既有所选择,必有所割舍;既有所选择,必有所承担,我们要做的就是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系今日竹山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