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8年01月09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易迁群众的安全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9日  查看次数:次  
□ 卢波

  1月7日,记者来到得胜镇茶场村毛垭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在安置点房屋的墙壁上,“注意防煤气中毒,关爱自己的生命”等一条条宣传标语和一张张安全告知书格外显眼。
  我县将易迁安置作为精准扶贫头号工程来抓,不断完善易迁安置安全监管责任、预防控和责任追究体系,按照“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精细管理”的原则,努力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成群众放心的安居工程、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一幅幅“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乡村画卷在上庸大地徐徐展开。
  拧紧选址“安全阀”
  2017年6月,省易迁办组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我县属无重大安全隐患的安置点县市区之一;9月至10月,我县遭遇百年难遇的强降雨灾害,全县17个乡镇64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均未出现险情。这些都得益于我县将选址安全前置,拧紧精准扶贫易地搬迁集中安置选址“安全阀”,杜绝了重大安全隐患。
  “我们村上的安置点选址可是费了不少劲,先后选址高坡、阳坡、阴坡三处,都因为地质安全问题被镇攻坚办直接否决。最后村干部多方踏勘,选定在高坡老茶园建安置点,县易迁办和设计院现场勘查后,确认集中安置贫困户14户28人。”得胜镇八道关村村支书汪自然说,“面对百年一遇的秋汛,高坡老茶园安置点没有出现一处滑坡和垮塌,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把好建设“安全关”
  在17个乡镇正在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现场,随处可见一群头戴安全帽的人,拿着图纸、卡尺等工具,在安置点各个地方测量检测、填写监管日志、现场督促整改……这是我县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乡、村、社四级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的网络责任体系,对易迁建设工程进行严格把关、巡回检查、全方位监控的一个缩影。
  我县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实行常态化协调、常态化督办、常态化推进。“8月中旬,我到广山村月亮湾集中安置点巡回检查时发现,新修的楼梯高度1.9米,与图纸标准高度2.08米,相差0.18米,和设计图纸严重不符。”擂鼓镇聘请的十堰市同建监理公司监理陈超说,“我当场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施工方立即将违规施工的9个楼梯全部拆除重建。”该镇在易迁安置安全建设方面,成立易地扶贫搬迁质量监管小组,实行易迁工作每天必过问、每周一巡查,以村、镇、监理为责任主体,三级同责监管辖区内易迁安全建设,真正让群众安居。
  构筑管理“安全网”
  眼下,行走在17个乡镇643个易迁集中安置点,给易迁户家中的玻璃开通风口、给易迁群众发放《家庭安全及冬季预防煤气中毒告知书》的场景随处可见……我县将易迁安置点冬季安全取暖作为“三查三保”冬季行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细、抓到位,确保易迁户住得安全、住得放心、住得踏实。
  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群众安全取暖,我县对安置点重点部位、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大力宣传普及取暖安全等知识,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在秦古镇大溪河村王家湾集中安置点,77岁的左名春说“还是共产党贴心,我们家的每个房间都开了通风口,还每天晚上来检查,叮嘱我们烤火时注意开窗透气……”为确保群众冬季取暖安全,该镇实行中心户长制,做到有情况及时上报、及时处理,确保每一名群众都能平安温暖过冬。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