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东升 张道一
“我的牛早上放出去,晚上赶回来,每天吃鲜草,长得都很壮,一头牛能卖万把块。”溢水镇腰店村2组李开平谈起养牛,一脸的高兴。
“现在我养了6头牛,母牛还会下2只牛崽,我再买几头小牛,力争每年养殖规模稳定在10头以上,一年收入四五万块钱,早点娶个媳妇。”李开平一边引记者去林中看他养的牛,一边介绍他的规划。
李开平今年47岁,父母均已年迈。他介绍说,苦桃河流域是溢水镇最偏远的地方,土地贫瘠,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过去家里住的是三间土房子,因家里太穷,住得又偏,至今没有讨上媳妇。
2016年,溢水镇党委、政府在苦桃河流域实施易地搬迁工程,李开平一家2016年底搬到了小东川村集中安置点,住上75平方米的安置房。居住环境的改善,让李开平喜出望外,对新生活充满了希望。
镇村干部和驻腰店村帮扶干部看到李开平身体很好,也很勤劳,就鼓励他利用老家的山场养牛、养鸡。“你以前养过牛,回去租几间闲置农房,好好养牛肯定来钱!” 干部们的话,点燃了李开平脱贫希望。
说干就干,当年3月,李开平向亲友筹措了部分资金,购买了3头母牛和一头公牛、2头小牛,独自一人在老家开始养殖郧巴黄牛,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为他送来专业书籍,并请畜牧技术人员为他指导。经过精心饲养,李开平养的牛长得都很肥壮,当年底母牛还产下3只牛崽。2017年他出售了3头牛,收入2万多元,再加上每年领到的18000多元的奖补资金,他感到养牛大有前途,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把家庭养牛场做大做强。
在李开平租住的农房边,记者看到建有一排简易小棚子,还有鸡的“咯咯”声传出。李开平说:“这建的是开放型鸡棚,内有上、下层鸡窝,方便土鸡避风躲雨和母鸡下蛋 。”这两年,他充分利用房屋周边闲置树林,搞起了林下生态养鸡,每年养鸡六七十只。现在正是下蛋时节,每天都能从鸡窝里捡到三四十个鸡蛋。每年靠出售土鸡和土鸡蛋,李开平也能收入2000多元。此外,他还把3亩土地流转给村里的茶叶合作社,每年可分得1800元流转费。
李开平心中有个梦,就是想靠养殖多攒点钱,早日娶个媳妇,过上甜蜜幸福的生活。
“现在我养了6头牛,母牛还会下2只牛崽,我再买几头小牛,力争每年养殖规模稳定在10头以上,一年收入四五万块钱,早点娶个媳妇。”李开平一边引记者去林中看他养的牛,一边介绍他的规划。
李开平今年47岁,父母均已年迈。他介绍说,苦桃河流域是溢水镇最偏远的地方,土地贫瘠,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过去家里住的是三间土房子,因家里太穷,住得又偏,至今没有讨上媳妇。
2016年,溢水镇党委、政府在苦桃河流域实施易地搬迁工程,李开平一家2016年底搬到了小东川村集中安置点,住上75平方米的安置房。居住环境的改善,让李开平喜出望外,对新生活充满了希望。
镇村干部和驻腰店村帮扶干部看到李开平身体很好,也很勤劳,就鼓励他利用老家的山场养牛、养鸡。“你以前养过牛,回去租几间闲置农房,好好养牛肯定来钱!” 干部们的话,点燃了李开平脱贫希望。
说干就干,当年3月,李开平向亲友筹措了部分资金,购买了3头母牛和一头公牛、2头小牛,独自一人在老家开始养殖郧巴黄牛,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为他送来专业书籍,并请畜牧技术人员为他指导。经过精心饲养,李开平养的牛长得都很肥壮,当年底母牛还产下3只牛崽。2017年他出售了3头牛,收入2万多元,再加上每年领到的18000多元的奖补资金,他感到养牛大有前途,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把家庭养牛场做大做强。
在李开平租住的农房边,记者看到建有一排简易小棚子,还有鸡的“咯咯”声传出。李开平说:“这建的是开放型鸡棚,内有上、下层鸡窝,方便土鸡避风躲雨和母鸡下蛋 。”这两年,他充分利用房屋周边闲置树林,搞起了林下生态养鸡,每年养鸡六七十只。现在正是下蛋时节,每天都能从鸡窝里捡到三四十个鸡蛋。每年靠出售土鸡和土鸡蛋,李开平也能收入2000多元。此外,他还把3亩土地流转给村里的茶叶合作社,每年可分得1800元流转费。
李开平心中有个梦,就是想靠养殖多攒点钱,早日娶个媳妇,过上甜蜜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