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记者一行走进竹坪乡六合村,发现了一处古代豪华民宅──陈家花屋,一进三重的院落,宫殿式古建筑,砖木结构房屋,现存三个天井,气势恢宏,大气磅礴。虽正门已经拆除,兴建了现代的楼房,但从正房一进三重的规模和周围现存的砖木结构房屋数量和面积,可见大宅当年是何等的辉煌。
花屋至今依然住居着陈家的后代。穿过正门和中门,看到两个天井,院中楠木大柱,三重横梁至房顶。屏风用上好的木板雕刻着“鹿鹤同春”、“喜鹊闹梅”、“丹凤朝阳”、“鱼跃龙门”、“万寿无疆”等图案。在挑梁柱脚上雕刻着“莲花祥云”木质磉墩。石墩上雕刻着“仙姑祝寿”、“莲花宝瓶”、“凤凰展翅”、“神兽护院”、“珍禽名卉”等,每一幅图案,都美轮美奂,令人赞叹不已。就连排水道出口都是用青石雕刻着神兽。那些青石质地坚硬,丝毫没有因为年代久远而风化,只是沾上了厚厚的灰尘,似乎在诉说着陈家老宅往日的繁华。
据陈家后代讲,当年为了兴建此处老宅,陈家祖人请来了精通风水的先生,经过多年的堪舆,最终选定了四周群山环绕,溪流九曲湾环,土地肥沃,民风淳厚的竹坪乡六合村。为了让此地风水更加完美,陈家听信风水先生的建议,在老宅东头流水出口处,用黄土垒堆成一座小山,成为陈家花屋的左膀,与西头天然小山形成“左膀右臂”环抱着庄院。请来了能工巧匠,雕梁画栋,房屋建筑气势恢宏,在快要完工之时,外地商贾经由此地,瞧见豪宅内红光紫气,随跪地叩头、焚香礼拜。当家人吓得不得了,生怕树大招风,引来灾祸,召开家族大会,准备拆除重建,后人纷纷劝解说:“你都七十多岁了,如果现在拆除的话,今后可能再也建不起来了。”当家人才将豪宅继续兴建完工。
老宅前有一座陈家祖坟,碑刻有“故先考……乾山巽向,乾隆六十年七月”的字样,乾隆六十年为1795年,至今有223年,可以推断陈家花屋至少也有250多年的历史了。
陈家花屋后代保存了5本皮纸印刷的《义门陈氏家谱》。家谱记载“陈氏以国为姓,第一世胡公满”。陈胡公,亦称胡公满、虞胡公,妫姓,有虞氏,名满,字少汤,舜帝之后,陶正遏父之子,周朝诸侯国陈国第一任君主。
家谱中绘有《江州德安陈氏义门图》,描绘了德安“义门陈”,自唐开元盛世建庄,至北宋嘉佑年间创造了十五代同堂,历时332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饮、家无私财、族产共有、人无贵贱、共同劳作、平均分配、和谐相处的人间奇迹,成为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和谐团结最紧密的大家庭。一个封建家族能够维持332年不分家的奇迹,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义门陈”家法严明。
家谱还记载了嘉佑七年(1062年),奉旨析庄,将德安3900余人,奉旨分为291庄,遍布全国各地。义门陈氏以其勤劳智慧,演绎出了一个真实的桃花源仙境,实践了孔圣儒家思想精华的大同世界,构建了“天下为公”的古代和谐社会,成为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历史典范。
陈家花屋是不是就是当年奉旨析庄所建,有待考证。但是,豪华民宅、神奇传说与完备家谱,将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构建、建筑艺术、雕刻艺术提供了范本,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近年来慕名前来参观的人不少。要是将这些古代建筑维修好,作为文物古迹保存下来,开发旅游景点,既能让人们参观古代建筑艺术,研究历史文化,又能带动当地村民致富,该多好啊!”陈家花屋后人陈敬平对记者说道。
